王雨虹 汤燕 钟玲娜
(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脊髓损伤(SCI)属于高致残性突发性创伤,易引发一系列负性心理,导致患者失去康复信心,从而降低康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患者创伤后的身心康复[1-2]。本次研究对SCI 患者实施精准化心理干预护理,在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提高自理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12 月期间收治的SCI 患者4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我国SCI 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8 岁;(3)创伤前生活完全自理;(4)意识清楚;(5)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损伤前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智力障碍、视听障碍、言语障碍者;有精神障碍疾病史;正接受心理专科治疗者。入组40 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为20 例。观察组中,男15 例,女5 例;年龄25 ~58 岁,平均(36.15±4.22)岁;损伤节段:颈椎8 例,腰椎及马尾6 例,胸椎3 例,混合型3 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 级9 例,B 级5 例,C 级5 例,D 级1 例。对照组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23 ~60 岁,平均(37.02±3.94)岁;损伤节段:颈椎9 例,腰椎及马尾5 例,胸椎2 例,混合型4 例;ASIA 分级,A 级8 例,B 级7 例,C 级4 例,D 级1 例。两组在各项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入院后都给予脊髓康复常规护理,包括入院介绍、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健康教育、常规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精准化心理干预,内容如下:(1)精准化心理干预方案的制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沟通从内源性、外源性两方面深入了解患者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再结合患者的损伤程度、康复方案、自理能力、家庭状况、工作状况以及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等方面,制定精准化的心理干预方案;(2)心理干预方案的实施。以治疗性沟通、音乐治疗、同伴支持等形式开展。治疗性沟通:主要是倾听患者的心声,同时针对患者压力源进行疏导、宣教,消除患者的思想压力,增强康复信心。音乐治疗:结合患者的喜好选择积极、欢快、优美的音乐让患者聆听,每日2 次,每次约20min。同伴支持: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建立起给予帮助与接受帮助的支持系统,在相互支持中增强生活信心。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SDS、Barthel 指数对比(±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SDS、Barthel 指数对比(±s)
注:与护理前比较,aP <0.05。
组别 例数 SAS 总分 SDS 总分 Barthel 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0 57.02±7.26 44.49±5.36a 54.19±8.07 42.34±6.22a 32.69±5.51 43.15±4.26a对照组 20 56.88±6.54 49.81±7.28a 55.20±7.67 48.94±8.80a 31.74±6.03 37.08±5.77a t 值 - 0.064 2.632 0.406 2.739 0.520 3.785 P 值 - 0.949 0.012 0.678 0.009 0.606 <0.001
分别在护理前与护理4 周后评估以下指标:心理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这两个量表中均包含20 个条目,总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自理能力评定应用Barthel 指数,包含了10 个条目,总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活动依赖性越低,自理能力越强。
护理4 周后,观察组患者SAS 总分与SDS 总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后的对照组,Barthel 指数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CI 患者常常伴有肢体瘫痪、排便功能障碍等,导致患者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严重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康复治疗的开展与进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精准化护理后观察组SAS、SDS、Barthel 指数改善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精准化心理干预方案中,治疗性沟通可帮助患者接纳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3],音乐治疗帮助患者舒缓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4],增加生活乐趣,而同伴支持可促进患者在给予与接受中获得新的人际关系与责任[5],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康复依从性,从而促进自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