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供给对藜麦生长机理影响研究

2020-11-25 12:21阙晓林
耕作与栽培 2020年5期
关键词:成熟期株高麦穗

马 军,阙晓林,王 勇

(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藜麦(ChenopodiumquinoaWilld)生长于南美洲印地斯山脉,是耐旱耐盐碱的双子叶植物[1]。由于其养育了印加族人,故被古代印加人誉为“粮食之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富含完全蛋白质,且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还含有较高维生素、矿物质、脂类化合物[2-4]。藜麦种色主要有红、黄、黑、白等诸色系,红色(亦谓火腿藜麦)口感较差,籽亦小,颜色鲜艳,纤维含量高,普遍用于沙拉或食材中。藜麦富含黄酮、皂苷、酚类等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5-6],还可调节人体果糖的代谢过程[7]。FAO将其列为全球十大健康营养食品之一,且将2013年命名为“国际藜麦年”,彰显出藜麦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从2008年起我国先后在山西以及其他省市对藜麦进行种植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藜麦产品的研发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施肥比例不当,科研基础薄弱,技术支撑不足,机械化水平低,管理粗放,产品加工层次低,综合效益低,营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8]。因此,本研究对藜麦生长过程中的N、P、K肥料的不同配比施用进行鉴定,为武陵山区藜麦的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共和镇茶坨村)位于武陵山区铜仁市德江县。东经107°46′32″,北纬28°23′27″,年均气温在13~17 ℃之间,无霜期达295 d。前茬作物为烤烟,试验地理化性状如表1所示。

表1 茶坨试验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藜麦为江苏省农科院新洋农业试验站提供的藜麦1号,氮、磷、钾肥分别为CON2H4、CaP2H4O8、KCl(表3)。

表3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小区分组实验设计,设3个因素(N、P、K)、5个施肥水平(CK、NP、NK、PK、NPK),3次重复试验,其中CK为不施肥处理,NP、NK、PK分别表示氮磷钾3种肥料的两两相互作用,NPK则表示施全肥氮磷钾。试验小区面积15 m2(5 m×3 m),每小区种植112株,每个小区按照表1所示肥料用量施肥,施肥时间为藜麦每个物候期前5天。田间试验小区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田间小区分布情况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藜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SPAD-502叶绿仪。采用塑料尺子测定藜麦株高,游标卡尺测定株茎,记录叶片数;采用烘干法测定成熟期藜麦根、茎干重;藜麦自然晒干后脱粒,称重计产量。

1.5 数据处理

数据用Excel 2007软件处理,Origin 8.5软件作图,显著性测验用DPS软件,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料效应藜麦旺长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4个不同施肥处理(NP、NK、PK、NPK)对藜麦旺长期株茎、株高以及叶片数的生长都显著高于CK组。且NPK组的影响效果最明显,NP、NK、PK组与NPK组相比效果次之,NP、NK、PK三组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图1)。图1 A中,施NPK的藜麦株茎最大,达到了0.69 cm,与CK(仅为0.31 cm)相比,增加了0.38 cm,株茎增长率较CK增加了122.6%。施NP、NK、PK的藜麦株茎分别为0.49 cm、0.49 cm和0.45 cm,与CK相比,株茎分别增加了0.18 cm、0.18 cm和0.14 cm,株茎增长率较CK分别增加了58.1%、58.1%和45.2%;图1 B中,施NPK的藜麦株高最高,为49.69 cm,较CK(仅为25.68 cm)增加了24.01 cm,株高增长率较CK增加了93%。施NP、NK、PK的藜麦株高分别为36.07 cm、37.95 cm、34.43 cm,株高增长率较CK分别增加了40.5%、47.8%、34.1%;图1 C中,施NPK的藜麦叶片数最大,为53.44 cm,与CK(仅为26 cm)相比,增加了27.44 cm,叶片数增长率较CK增加了105.5%。施NP、NK、PK的藜麦叶片数分别为39 cm,37.11 cm、37.33 cm,叶片数增长率在CK基础上分别增加了50%、42.8%、43.6%。说明旺长期的藜麦对NPK的吸收几乎达到了完全吸收。

2.2 不同肥料效应藜麦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图3分析可以得出,麦穗期的藜麦受施肥量影响总体趋势与旺长期一致,即施NPK的藜麦的株茎、株高和叶片数的生长极显著高于CK组,施NP、NK、PK的藜麦显著高于CK组的藜麦。麦穗期的株茎(图2 A)与叶片数(图2 C)的生长施NP、NK、PK,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的是,麦穗期的藜麦株高(图2 B)施NP、NK显著高于PK。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麦穗期的藜麦以营养生长为主对于N的需求量比较大。且随着藜麦的生长周期不断增长,藜麦不断趋向成熟,与CK组相比,施NPK对藜麦麦穗期株茎、株高以及叶片数的增长率分别为110.4%、33.5%、58.2%。与旺长期相比,株茎对肥料的吸收同样达到100%,而株高对肥料的吸收下降了2.8倍,叶片数对肥料的吸收下降了1.8倍。

2.3 不同肥料效应藜麦成熟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藜麦进入成熟期,各部分的农艺性状趋近成熟,不同处理之间的肥料效应如图3所示,施NPK处理对于藜麦的株茎(图3 A)、株高(图3 B)的生长显著高于CK组和NP、NK、PK组。即NPK处理,株茎比CK(仅0.67 cm)增长94%。株高比CK组(61 cm)增长59.6%。由于成熟期,叶子开始发黄、枯萎,叶片数较藜麦穗期整体下降。施NPK的藜麦叶片数(图3 C)与CK组有显著差异,而施NP、NK、PK、NPK的藜麦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2.4 不同肥料效应对藜麦生物量的影响

藜麦生物量(根、茎)受不同施肥水平(NP、NK、PK、NPK)影响显著高于CK组的,4组不同施肥处理中NPK的影响最显著(图5)。图中,施NPK时藜麦的根为最大值,每株达25.78 g,较CK(10.90 g/株)增长136.5%,而在施NP、NK、PK的条件下根的增长率分别为43.5%、48.7%、46.2%。藜麦的茎的干物质量在施NPK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每株平均为109.69 g,较CK(68.71 g/株)增长59.6%。而在施NP、NK、PK的条件下其增长率分别为25.2%、24.8%、20.1%,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

2.5 不同施肥处理对藜麦SPAD值的影响

不同生长期,藜麦叶片中叶绿素测定值如图5所示,从旺长期到麦穗期,藜麦叶片SPAD值增加,成熟期时叶片枯萎凋落,叶中SPAD 值逐渐趋于平稳。旺长期和麦穗期藜麦叶片SPAD值在肥料效应下显著高于CK处理;NPK处理下,有显著的肥料效应,叶绿素含量在麦穗期和旺长期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63.09%和66.57%,即使在成熟期也高出43.03%;比NP、NK和PK处理下叶绿素素含量最低增加11.47%,最高为22.31%。因此,施用全肥料(N:485.94 g、P:585.86 g;K:374.98 g)能显著增加藜麦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对提高藜麦的产量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6 不同施肥处理对藜麦产量的影响

由图6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NP、NK、PK、NPK)藜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其中施NPK产量最高,平均达到862.76 g,比CK(569.34 g)增产51.54%。NP、NK、PK组处理下,藜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55.77 g、642.98 g和628.96 g,分别比CK处理高86.43 g、73.64g和59.62 g,施全肥NPK处理与NP、NK、PK处理相比,藜麦产量在α = 0.05(p<5%)水平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分别增产31.56%、34.18%和34.17%。可见,施肥与不施肥以及不同配比的施肥处理对藜麦产量影响很大。

3 结 论

施肥指标体系的适宜使用是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与生长的根本,在藜麦产量和生长方面,NPK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验中藜麦的物候生长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改变而改变。不同处理的互作结果显示,最佳的肥料配施是处理NPK。与CK处理相比,产量增加了293.42 g,效果次之的是处理NP和NK的互作效应,其增产率分别为15.21%和12.93%;而最差的增产效应处理则为PK,增产率只有10.47%。NP、NK、PK(N:485.94 g、P:585.86 g;K:374.98 g)处理显著高于(p<5%)CK处理;NPK处理对藜麦有显著的肥料效应,其株茎、株高、叶数和产量均有显著增加,藜麦叶片SPAD值在麦穗期和旺长期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63.09%和66.57%,平均产量为862.76 g,比CK、NP、NK和PK处理分别高出51.54%、36.33%、38.61%和41.07%。因此合理调节N、P、K肥的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促进藜麦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为藜麦在武陵山区的引种的提供施肥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成熟期株高麦穗
彩虹色的雨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虚拟现实将于2020年进入相对成熟期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论美国动画电影叙事风格
三十里铺(外二首)
最大的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