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坤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坡心镇正村小学 广东 茂名 525031)
信息技术能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但许多农村地区受到环境和经济上的限制,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还不完全,影响了最终的整合效果。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研究信息技术教学,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效融合,促进农村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首先,小学数学需要教师系统讲解知识,才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没能明确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数学兴趣,还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其次,虽然农村小学数学实施了信息化教学,但还有部分教师教学关观念落后,无法将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只会效仿他人的信息技术运用方式,依旧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最后,想要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但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不仅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还容易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2.1 融合生活素材,提高问题意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会影响学生的问题解决和知识运用能力,只是让学生记忆了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不仅没有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的认知,还局限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教学课堂对学生的限制,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寻宝游戏,出示一张地图,由教师出示口令,如小岛森林中从左到右数第三排数,这样一个一个的找线索寻宝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确定位置需要的数据。接着可以出示小明家在学校的地图,让学生说出小明上学的路线,超市、公园等场所分别在小明家的哪个位置等,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确定位置的能力和空间方向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意识。
2.2 展示知识形成,增强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课本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能力和素养的过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抽象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知,使学生主动投入数学探究中。这样能锻炼学生的知识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信心。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各个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将梯形与之前学过的图形对比,总结出梯形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现和探究。接着提问学生如何求出梯形的面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用三角形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之后用信息技术演示三角形和梯形的关系,教师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将提醒拆分成学生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总结梯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在探索中了解知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信。
2.3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备。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较差,学校应加大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采购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同时要完善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制度,例如聘请专门管理人员维护和维修,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顺利运用。其次,教师还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能照搬照抄其他教师的运用方法,而是要结合本班学生的数学情况和信息素养开展,灵活运用教学课件、教学信息等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最后,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例如在《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释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分步列式、画线段、列综合式等方法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书写格式等,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下深入掌握知识,增强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完善数学课堂的内容。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有效整合,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知识,还能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创新了农村教学课堂的形式和方法,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生活素材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还可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