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在人物,妙在故事
——以冯骥才为例的小学语文名家阅读教学探究

2020-11-25 13:04:48陈扬熹
读与写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刷子冯骥才名家

陈扬熹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第二中心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名家名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需要建立起课文与学生间的联系,深入探索作家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手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名家阅读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制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对名家阅读形成独特的理解。

1.名家阅读对小学生的作用

新课改强调了语文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关注到学生在阅读上的需求,突出名家阅读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认知,更加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冯骥才的作品对文化有着先进的认知,在选材上具有新颖、开放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名家阅读能力,发挥出名家阅读教学的作用。首先,名家阅读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小学生的诵读能力较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名家阅读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其次,名家阅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名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长期阅读能升华升华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文化世界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最后,名家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冯骥才的文章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宽泛,明确指出了社会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思想情感,形成优秀的写作思路。

2.小学语文名家阅读教学现状——以冯骥才为例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锻炼思维、提升审美的主要方法。冯骥才的作品有着崇高的文学价值,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刷子李》《珍珠鸟》等作品,教师需要将作品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结合,但部分小学语文名家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首先,部分教师缺乏人文素养的意识,为了突出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过于重视课文知识讲解,没有挖掘出名家阅读中的人文素养,导致学生阅读起来索然无味。其次,有些教师没有在名家阅读中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导致学生感受不到课文的情感,只是单纯的阅读文字,无法构建深层次的阅读课堂。最后,冯骥才的作品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审美,但许多名家阅读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学生名家阅读效率不高,不利于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3.小学语文名家阅读教学策略——以冯骥才为例

3.1 深入阅读课文,提高写作能力。名家阅读能使学生长时间阅读高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培养学生课下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名家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读写模式,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引导学生学习名家的写作方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许多教师会将阅读和写作分离教学,导致学生读写能力不高,在名家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语言方格,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例如在《刷子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俗世奇人》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到《刷子李》是十九个奇人故事之一,接着在阅读课文画出体现刷子李“奇人”的语句,思考“升天一般美”说明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再出示“只见师傅的手臂...雪白的屏障”,提问学生作者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表现出了刷子李哪方面的奇,涉及学生主动总结刷子李的人物特点。最后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模仿冯骥才人物描写的方式写一篇关于生活中小人物的文章,促进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共同发展。

3.2 还原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涵。在小学语文名家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还原课文的写作背景,丰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养成独特的语文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带领学生深层次阅读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刷子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是出自《俗世奇人》中的文章,记录的大多为清末民初天津卫人们的市井生活,冯骥才用随笔的方式写出了十九个性格迥异的奇人异士,生动描绘了以前社会的风土人情。接着让学生结合创作背景阅读课文,体会到课文表现出的工匠精神,了解冯骥才诙谐、幽默、讽刺的语言特点。由于冯骥才情节描写的方式借鉴了相声表演的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改编课文,用相声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内容,体会到课文鲜活的人物描写方式,在揣摩、创作中深入掌握课文内涵。

3.3 挖掘人文内涵,启发语文思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经验有限,在面对名家文章时只会阅读表面内容,注重符合自己认知内的内容,忽视作品中的其他信息,导致学生名家阅读效率不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指导,使学生由表及里的理解课文,突出课文的人文内涵。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不能一味的让学生阅读,说出课文的内容,而是要从课文的表达方式、结构、思想情感等多个方面引导,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刷子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作者对刷子李的外貌描写,画出对应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考这样写的作用。再让学生画出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在小组中分析这些语句的意思,了解到刷子李蘸浆调浆记忆高超,刷墙时的动作优美熟练,刷墙的效果也非同一般。最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刷子李的黑衣服,课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哪些地方运用了直接描写,作者想要表达刷子李怎样的品质、传达怎样的思想,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冯骥才的语言特色,体会到课文中的人文内涵。

3.4 拓展阅读材料,培养文学素养。新课改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在阅读中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品位。在小学语文名家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适当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入冯骥才的其他作品或随笔,让学生品味冯骥才多个题材风格的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例如在《刷子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教学课堂,提问学生如果你是曹小三,听到课文中最后一话有什么感想,在结束课文后你对刷子李有哪些全新的认识。再展示冯骥才《俗世奇人》中《泥人张》和《快手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泥人张、快手刘高超技艺的,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与《刷子李》有什么不同,展示其他人对《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的评价,让学生摘抄出其中的精彩片段作为写作素材。最后再鼓励学生整本书阅读《俗世奇人》,思考在其他故事中是否也有“奇在人物,妙在故事”的感觉,以此来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名家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启发和拓展,使学生体会到名家名篇的内涵。冯骥才的文学作品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特点,教师应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为学生还原作品的创作背景,适当补充冯骥才其他的作品或随笔,使学生全面立体的感知课文形象。

猜你喜欢
刷子冯骥才名家
冯骥才的天津味道
名家
散文诗(2022年19期)2022-11-03 02:24:00
名家
散文诗(2021年11期)2021-06-25 06:59:58
“新潮”的旧刷子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名家之约
绿洲(2019年3期)2019-07-29 11:49:26
名家之约
绿洲(2019年1期)2019-02-22 05:49:28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38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中国(俄文)(2018年5期)2018-05-24 13:53:01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