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大体积混凝土最容易形成的表面质量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裂缝分为两种,一种是收缩裂缝,另一种是温度裂缝。
1)收缩裂缝形成机理,收缩裂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上表面,并且往往不会单独出现,一般都会以组的形式产生,每组2-7根数量不等,宽度通常不会超过0.8mm。收缩裂缝在夏季最容易产生,因为夏季气温比较高,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当混凝土结束振捣后会有大量水分蒸发,一旦混凝土步入到初凝期,由于需要水分体积会开始收缩,这就导致了收缩裂缝的形成。
2)质量控制措施,在混凝土最开始进入到初凝期时,如果马上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会改变其水灰比,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因此想要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实际施工阶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减少裂缝。首先,混凝土收面后,需要使用塑料膜将其覆盖在混凝土施工表面,减少水分蒸发量,这种方法在地下室底板施工中比较常见,因为底板混凝土强度比较低,并且摊铺面积又比较大,需要更多的水分。其次,在混凝土收面完成后,可以在其表面喷洒水雾,保持混凝土的水分,这种喷洒水雾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大型箱梁,因为对大型箱梁的混凝土表面强度要求比较高,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更多,水分蒸发也更加明显,所以需要及时给混凝土补充水分。
当收缩裂缝产生之后,针对缝隙比较大的需要使用水泥浆进行浇灌,再加强养护,尽可能使裂缝修复。如果裂缝缝隙比较小,在压力的作用下,混凝土会发生徐变,这种情况也有可能会使裂缝缝隙重新弥合。针对大型箱梁的裂缝处理,需要在预应力产生作用之前,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修补裂缝的时间非常重要。
1)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和收缩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温度裂缝并不是因为表面失去水分才产生的,它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终凝阶段,其内部热量不易散失,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差异比较明显,所以才导致了温度裂缝。以桥墩为例,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模板还没有拆除,受到热效应的作用,混凝土会发生膨胀,但是此时会受到桥墩模板的制约,限制混凝土膨胀,在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一股很大的挤压力。由于圆形桥墩的上表面,缺少了模板的约束,所以上表面就会向上突起,当水化热量逐渐减少,桥墩上表面就会成为散热最快的地方,会首先进行收缩,最先达到平衡状态。桥墩的中心部位由于散热比较慢,当外圈达到平衡状态后,内圈还会继续进行收缩,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纹。同理,在墩台横梁、桥台等处也会产生这种裂纹,影响混凝土的外观。
2)质量控制措施,针对这种温度裂缝控制措施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在模板内部覆盖水层就可以解决,水的对流会使墩台表面的中心温度和边缘温度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就不会因为温度差而产生裂纹问题。从两种裂缝的形成原因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清晰为什么温度裂缝在混凝土的棱角处比较常见,而收缩裂缝则常发生在混凝土中部位置。
泌水纹主要产生在混凝土浇捣的施工过程中,之所以会称之为泌水纹是因为在平整的混凝土表面会形成细小水沟,泌水纹是因为混凝土保水性能比较差而导致的,保水性能差的原因在于:首先,用来拌制混凝土的泥沙颗粒比较粗。拌制混凝土所用到的河沙最好粒径应该在2级配比最佳,这样的河沙保水性能比较好。其次,水泥用量不足。如果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水泥用量比较少,那么拌合物就无法达到混凝土施工要求,其中细骨料少,对水分的吸附能力也就比较弱,容易产生泌水。最后,振捣方式不合理。混凝土振捣方式不合理也是导致泌水的主要原因。在预制大型箱梁时,使用高频振捣器可以确保一次成型,为了有效防止泌水,混凝土塌落度要保持很小数值,一般要小于5cm,底板混凝土非常不容易充满,所以经常需要通过强振的办法来完成,但是一旦过振或者是强振又很容易造成两侧腹板出现大量泌水纹[1]。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表面很容易出现蜂窝、孔洞和麻面等表面质量问题,这也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通病,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混凝土拌制没有进行精准的配比,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等材料数量不足或者是加水量不够;二是混凝土没有得到充分的搅拌,搅拌混凝土的时间过短或者是拌合不均匀都会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情况,从而形成孔洞;三是没有按照具体的施工操作规程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下料不准确,碎石过于集中,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情况,影响混凝土浇筑效果;四是混凝土用料过多,没有进行分段浇筑和分层灌注,导致振捣不充分;五是模板孔隙没有处理好,未将孔隙堵好或者模板本身的稳定性不足,在进行振捣混凝土时,出现了模板移位的情况,造成严重漏浆[2]。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自身存在许多不足,很容易导致像裂缝、孔洞、泌水等表面质量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原本的承载能力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机理,并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规避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