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琉球(现冲绳)在14世纪时即为向中国明朝进贡的附属国。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向琉球派去闽南36姓以便贡使往来,他们在琉球那霸港附近建立久米村并定居。其中有善南拳者,拳法便传承下来。几个世纪来亦有琉球人至中国,或习南拳,或北拳。因拳法来自中国,故称“唐手”。16世纪时,尚真王在琉球国内立法禁武,人们不得携带武器;1609年,日本萨摩藩岛津氏征服琉球,为防止造反再度禁武,收缴武器,赤手空拳的武术在此时得以发展。关于唐手的起源也有其他说法。据《大岛笔记》记载,琉球拳法由中国一名为“公相君”的官员领弟子数人传来;[1]有的说是有个叫‘佐久川’的人从中国学习唐手并将之带回琉球;[2]也有的说唐手原本为琉球固有的乡村武艺“舞方”,即琉球一种在庆祝时跳的舞蹈;还有的说唐朝鉴真东渡时将中国拳法也一并带至日本。但总体而言,空手道就是一项源于中国的武术。
船越义珍(1868-1957),被誉为“近代日本空手道之父”,小学时随安里安恒学习唐手。做了近30年的小学教员,后成立“冲绳尚武会”并自任会长以传播唐手。[4]1919年,屋部宪通去美国考察体育教育,行前推荐船越义珍担任冲绳县立师范学校的唐手老师,1921年,船越义珍指导他的学生为乘巡洋舰去欧洲考察经过冲绳的皇太子进行唐手专场表演。休息时受舰长鼓励,船越义珍决定到东京在体育博览会上表演展示唐手。次年5月,船越义珍在日本第一届体育博览会上表演、讲解唐手,引起东京武道界的注意,受到嘉纳治五郎的重视。受其邀请,船越义珍到下富阪讲道馆进行唐手演武。为此,船越义珍特意买白色棉布,模仿柔道道服,连夜赶制服装作为演武专用。表演反响很大,可为近代空手道的起点。此后,邀请船越义珍的表演越来越多,最后他索性决定留在东京发展唐手。他搬进“明正塾”,这是一间冲绳县人学生宿舍,地方狭小,刚开张时前来学习的人门可罗雀。除嘉纳治五郎派来的学员,庆应大学、拓殖大学和其他几所大学陆续有人来。后来邀请船越义珍的单位越来越多,1925年,庆应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旧制第一高等学校相继成立“唐手研究会”,由船越义珍担任指导老师。[1]1929年,船越义珍与学生们到镰仓圆觉寺参禅,此时学生们正想将“唐手”改名为“空手”,因二者发音相同,又能去中国化,船越义珍为此事感到烦恼。古川尧道管长则认为“空”包含一切,空即是色,色即是空。1936年唐手座谈会上,这项琉球武术正式更名为“空手”。在1968 年树立的“船越义珍纪念石碑”后面有碑文解释:“空”是武艺的极致,在于将自己引入“空”的境界,志向于将术化为武士之道。[3]
佐久川宽贺(1782-1838),出生于琉球的首里赤田村,第二尚氏王朝时期武术家,是现代空手道的鼻祖,人称“唐手佐久川”。最初拜久米村人为师,学习武艺。后中国册封使来到琉球时,师父把他介绍给中国使团的侍从武官公相君,与之学习拳法,又四次跟随进贡使团前往中国京师学习武术。松村宗棍(1809-1899),师从佐久川宽贺,1836年跟随佐久川到中国京师学习,学成归国后担任国王侍卫官。其拳法动作敏捷迅速,弓马架子大,步伐灵活,似中国北拳,在“首里”与“泊”两地传播,后分别为首里手与泊手。[1]松村弟子众多,包括安里安恒、糸州安桓。安里安恒(1828-1914),善首里手、兼通那覇手、泊手和示现流剑术,同时还会用古武道的各种器械,船越义珍的唐手启蒙老师。他认为唐手学习当因材施教,唐手的型有数十种,从中选择五六个足矣,如想学棍则练习“拔塞”做基础; 速度快的人选“公相君”;学习上、中、下三盤皆有清晰攻防的技术要选“慈恩”。[4]糸州安桓(1830-1915),早年向松村宗棍学习首里手。1879年,冲绳新政府任命糸州安桓为本县教育科书记,于是他开始策划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纳入唐手。为将唐手适用于体育课,1901年,他创编五套“平安型”并在一些学校实行教习。[1]船越义珍师从安里安恒、糸州安桓。自明正塾起,开始在东京招纳学员。1929年,明正塾倒闭,船越义珍遂租用一间狭小的民房维持唐手教学。两年后,剑道家中山博道帮助船越义珍,他的剑道馆白天练习剑道,晚上则是船越义珍的唐手道场。后来几个徒弟资助船越义珍,于1939年建成道馆,因船越义珍练书法时起号为“松涛”,学生就建议道场名作“松涛馆”。道场建成后学员一度猛增,但因战争的关系,学生们陆续奔赴战场,许多人有去无回。1945年4月13日,松涛馆在盟军的东京大轰炸中被烧毁。[3]
2.1.1 松涛会
1930年,船越义珍主持成立“大日本空手道研究会”,六年后改为“大日本空手道松涛会”,由其亲自担任会长,他的第三子船越义豪(1904-1945)任副会长。船越义豪为空手道的改革发展也做出不少的贡献,扩大型的功架、丰富松涛型等等。但遗憾的是,1945年时他因急性肺炎去世。[3]在松涛馆被损毁后,又建立空手仙武馆道场和东急空手道场作为支部。船越义珍去世后,长子船越义英(1900-1961)接任会长,1958年改为“日本空手道松涛会”。
2.1.2 日本空手协会(JKA)
日本空手协会于1948年成立,由船越义珍担任最高师范,其徒西乡吉之助为首任会长。1956年设立第一个空手道专业指导员培训项目,通过它建立空手道全职指导员团队。船越义珍去世后,1958年中山正敏成为首席师范。1957年10月,首届JKA全日本空手道锦标赛在东京举行,1961年,当时的日本皇储参加了第五届JKA全日本空手道锦标赛,于是JKA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比赛项目频频扩展,参与其中的人随之急剧增长。中山正敏去世后JKA开始分裂,以中原伸幸为首的一派和以浅井哲彦为首的一派分别出现,1990年起进入一段长达近十年的诉讼时期。前者的支持人包括衫浦初九二、植木政明等人,后者包括阿部圭吾、香川政夫等人。二者都使用JKA的名字却各自为政。1999年6月,浅井派败诉,于是他们离开JKA,创立新组织。[5]
2.1.3 日本空手松涛联盟(JKS)
而根据JKS的说法,中山正敏在去世前选择浅井哲彦作为JKA下一任师范。浅井哲彦败诉后,于2000年将自己所带领的组织更名为“日本空手松涛联盟”。比起更偏向于传统的JKA,JKS的理念是兼顾“尊重传统武道”和“追求技术革新”,不断改进技术,使之更适应当下的竞技空手道。它制定独特的基本型——顺路初段到五段及17套古典型,通过练习这些使身体掌握平衡、感受发力点。同时,联盟致力于将空手道普及给残障人士,创立“轮椅空手道”,制定从“初轮”到“五轮”的型,将“充分利用身体”作为轮椅空手道的主题。为此,JKS每年举办全国大会,将5套型和装有特别规格的轮椅保护装置的组手作为项目进行研究,不断改良轮椅。又因残疾的状态因人而异,所以装置也根据人的情况改动,使人最大程度地得以活用。[6]
在船越义珍众多弟子中也有来自韩国的学生。他们学成归国建立道馆。韩国跆拳道五大馆最早的是船越义珍弟子李元国的青涛馆;卢秉直的松武馆,“松”字就是取自松涛馆。有些人又在学习中国武术之后,再次将其融入空手道,最后发展为跆拳道。1955年,船越义珍的学生大岛劼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在他的带领下,一些同学开始学习空手道,起初来训练的都是美籍日裔或在美日籍,后发展为美国松涛馆空手道。[7]1958年开始,JKA陆续派指导员前往欧美、中东等地建立道场,使得空手道扬名海外。JKA是第一个在日本以外设立道场的空手道组织,故在海外名声显赫。1975年,JKA在美国举办首届国际业余空手道联合会世界杯,1985年时又建立松涛杯世界空手道锦标赛,[5]松套馆流的名号愈发响亮。浅井派在JKA诉讼中失败后,除JKS,也有人在世界其他地方设立组织,包括日本松涛馆空手协会(JSKA)、空手之道世界联盟(KWF)。除上述所提到的这些组织外,形形色色的的松涛馆流组织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其他的主要组织还有但不限于:国际传统空手联盟(ITKF)、国际松涛馆空手道联盟(SKIF)、国际松涛馆空手联盟(ISKF)等。
中山正敏认为,空手道并不是以胜败为终极目标的武术,而是要克服有形或无形的考验,在挥汗如雨中磨练完美的人格。[8]JKA创立后,中山正敏与其他师范们一起研究新的训练方式,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目标为他们定制训练方法。在训练时,他认为基本动作、型、组手是不可分割的。他也强调对师范的训练,建立空手道专业指导员培训项目,培训期间指导员每天聚在一起练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水平。同时,中山正敏首创空手道比赛体系,如JKA全日本空手道锦标赛。1987年4月15日,中山正敏因病去世。[9]
浅井哲彦所提倡的是不论性别、年龄、残障与否,全民皆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空手道。浅井哲彦不拘于传统,自创42套型,包括“顺路”型和17套古典型,这些型现在成为JKS的特色。2006年8月15日,浅井哲彦逝世。[10]
金泽弘和曾就读拓殖大学时进入空手道部,也是JKA第一期研修生。1957年全日本空手道锦标赛前练习时右手骨折,就只用踢技赢得该比赛冠军,固有“踢技之金泽”的称号。1977年从JKA分离,次年创立国际松涛馆空手道联盟并任馆长,致力于普及“调和的哲学”为基础的空手道,目前在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成立分部。
阿部圭吾15岁开始学习空手道和柔道。1956年就读位于东京的日本工程大学,进入大学两年后跟随中山正敏学习空手道并与1965年成为JKA师范的一员。他在首届JKA全国锦标赛中获得第三,代表东京参加第二、三届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全国锦标赛并连获第一。在浅井哲彦败诉以后,阿部圭吾在他学生的要求下,成立日本松涛馆空手协会,是松套馆流的主要组织之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