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婷 孙会文
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需要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学生全面发展。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始终。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和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更是中华千年历史文明的精粹。[1]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国家发展水平及潜力的重要标志,新的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进行内涵式发展,包括武术文化传承在内的高校体育教育,在兼具文化传播与价值引导双重使命指引下,一方面应充分体现武术运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功效,另一方面应注重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滋养。
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弘扬包括武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积极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效延伸了广大师生爱国主义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现实需要,在传播传统体育正能量的同时,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2.1.1 武术教学实践体验
武术课堂教学与其它体育课程教学一样,作为过程文化,本身讲究反复练习与实践,通过身体的练习过程进行思想的升华。以技术动作学习为主的身体实践是武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动作体验和思想感悟的双重认知过程,原本就是身体教育的独特优势。武术课堂作为高校体育教育采用的基本形式,相比较其它的传播途径,在师资力量、教学计划安排、时间和组织等方面都具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分析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发展困境,发现身体练习的实践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彰显,由于学生兴趣缺失、武术师资不足,或是安全理念禁锢等各种因素,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在有效实践中深入体悟中华武术精髓的机会。因此在武术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和道德社会化需要,进行教育理念转变,结合时代特征和现有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武术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预设教学情景,增强武术技术动作练习过程的反思功效,更多关注大学生身体实践过程中态度、情感的变化,不断调适武术课堂内容及方法,发挥武术增强大学生体质作用的同时,通过中华武术文化的课堂普遍渗透,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2.1.2 武术教学礼仪教化
作为武术文化内涵基本表达的武术礼仪,极具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是武术练习者敬人律己的基本行为规范,是道德文明礼貌的生动体现,武术课堂中的礼仪教育,不仅在规范大学生言行举止方面发挥约束作用,而且在思想道德认知方面更是发挥重要的社会化功效。无论是尊师重道的道德行为规范,还是具体的抱拳礼、鞠躬礼等礼仪动作,都成为彰显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客观显现。武术教学过程的礼仪教育,实质就是通过预设一系列武术文化传统教育场景,加深主流价值的弘扬和情感归属的认同。[2]目前,武术教学过程的礼仪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许多必要的仪式程序都被省略或异化,例如课堂常规中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竞赛表演中的礼仪动作等等,这些礼仪内容的缺乏,导致以武德为核心的中华武术文化传承尴尬,甚至会引起一些不文明现象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推进武术礼仪传承,应加强武术仪式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通过反复的行为实践,能逐渐形成稳定的礼仪意识习惯,同时也增强了练习者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应注意武术礼仪作为练习者共同遵守的准则,[3]表达内容与形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衍生或拓展。
2.1.3 武术教学评价导向
在大力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评价的目的已不只是教学过程或结果的考核方式,更是促进教学环节不断改进的具体措施,武术教学同样需要构建多元综合性评价模式,改变过去更多注重动作技能考核的评价理念,制定相应的武术综合素养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发挥武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作用。目前,大多高校的武术课堂教学也明确制定了相应的德育目标,但多因育人目标过于宏观模糊,具体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导致育人过程和效果难以评判,需要通过表现性测评量规进行德育实效的针对评价。在武术教学育人价值得到一致认可的良好环境中,应充分强调武术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价,改变传统忽视武德的评价认知,重视表现性评价的激励功效,转移传统的动作技能评价重心,强调武术教学过程中道德精神和意志品质的体现,通过广泛收集武术教学一线教师的观察经验和学生本体感受,建立以武德为核心描述的道德品格、合作能力、乐于助人、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
2.2.1 提升专业教师武术文化自信心
高校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的提升,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4]武术专业教师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言传身教中对大学生进行的武术文化知识传授和优秀道德品质培养,无形中培养着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甚至可能深刻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现实高校的武术教学,受传统管理机制和评价导向的影响,教师普遍缺乏通过传播武术文化培育学生品德的自觉意识。要实现教师“教书与育人兼顾,信道与传道兼顾,立己德与树人德兼顾,”[5]首先,应培育武术专业教师自身对中华武术文化育人价值的高度认可,从而在传承使命的感召下积极调整教学的各方面设置,并在整个社会重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尊师重教的优良氛围下,提升武术专业教师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激发武术专业教师立德树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2.2 挖掘武术文化德育内涵
武术文化作为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包容性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经过时代的传承演化,早已超越技法层面,丰富的德育价值也被大众广泛认可与接受,并随着历史发展,不断蕴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内涵,这些独特的德育资源不仅是保护传承武术文化的有力保障,更是提升社会大众传统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体育强国梦的实现,都需要深入阐释武术文化的时代内涵,从而适应大学生思想变化和时代发展需要,这是中华体育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的主要立足点。[6]“精忠报国、止戈和平、明礼诚信、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崇德重义、内外兼修……”等武术文化中所提炼的精神品质,在传承和弘扬过程中得到生动体现,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意义深远,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武术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理应是高校武术教育的历史使命,让大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技术背后的精神文化,在“改造身体的同时变化了气质,终以武德和功夫作为练以成人的体现”。[7]
2.2.3 讲好中华武术故事
中华武术故事作为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系,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感染力。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情怀下,讲好中华武术故事,是通过武术传播良好的群众基础,探索高校传统体育育人亲和力的新思路,旨在鼓舞高校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真实的历史发展过程,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自觉传播武术正能量。在高校教育中讲好中华武术故事,需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始终坚持突出中华武术精神的价值选择,实事求是讲述中华武术的历史事件,并积极寻找大学生情感认知的共鸣点,精心选择故事素材,例如,倍受热捧的武侠影视传奇故事、动作明星的星路历程、平凡生活中的武术健身达人和锻炼技法,都是增强武术文化感召力、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同时迎合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在传播媒介上需要积极适应更加多元的新媒体方式,有效利用校园数字杂志、移动网络、手机信息平台等等,将具有传统特色的武术故事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传承并弘扬下去,已然成为武术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靓丽风景。
2.3.1 加强武术场地器材建设
校园武术文化氛围,作为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影响师生传统文化认知及民族情感培养的优质资源,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高校校园武术场地器材的建设与维护,主要包括武术场馆、器材设施、宣传标语、建筑雕塑、史料陈列室等,是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校园武术文化氛围提供最基础、最直接的发展渠道和物质保障,是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武术练习的重要媒介,促使广大师生形成稳定积极的武术文化价值取向,从而正确理解其承载的精神内涵。校园武术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物质环境建设,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高校武术教育的目标、政策和发展方向,并决定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发展形式与内容。[8]
2.3.2 发挥武术社团组织作用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武术社团或是协会组织,作为学校武术文化建设中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群体组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有效管理,其强大的武术文化传承力量不容忽视,这些社团组织,往往会成为一些学生接触武术的启蒙载体,也是有效促进具有共同武术旨趣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自觉自愿的心理驱动非常有利于实践参与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武术社团组织的活动开展作为高校武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传承武术文化的形式上更加灵活,内容与范围更加多元广泛,例如聘请民间师傅教授,促进各方相互交流上有较大优势。社团成员通过参与、组织、管理武术文化相关活动,对自身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影响,而武术文化本体的内涵滋养,会同时强化社团成员民族文化自信,以武会友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于无形中体现校园武术社团的服务和教育功能。
2.3.3 推广校园武术表演
以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武术活动,其基本功能是传递武术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可以有效拓展武术课堂教学的传播路径,兴趣认知的自主选择加之较大的参与人数和丰富灵活的载体内容,于弘扬武术文化的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供良好发展机会。作为校园武术文化的助推器,武术表演展示“既是表现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蕴美的武与舞结合的肢体运动艺术,又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承继载体。[9]校园武术表演作为以视觉感官传达为特征的教育形式,担负着培育观赏者审美能力、认知能力的责任,寓教于乐中传达中华武术文化包涵的项目内容、练习技法、礼仪规范、哲学理念等等,无形之中建立起强烈的文化认同,在感染和熏陶中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弘扬。
将拥有时代特征和进步性的中华武术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优质育人资源,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高校武术文化建设新思路,是一项值得持续深入开展的课题。高等教育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需要在传播武术正能量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在积极正确的价值引导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