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娇娇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吉林 长春 130022
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受国家的高度重视。儿童期是生命开始的初始阶段,儿童所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等对儿童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众多的代步工具减少了人们的身体活动,同时对于儿童的出行也造成了安全隐患,儿童上下学都是家长车接车送。社会的大环境造成了重知识轻体育运动,家长们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学校为了迎合家长们的意愿,所以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很多时候体育课程都被别的主科所替代,而且课外作业繁重,造成学生没有时间运动。生活压力越来越来大,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带养孩子,老人过度溺爱,孩子的一切都是大人包办。父母亲经常加班,而且要承担家务,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孩子受不到很好的运动习惯影响。以上种种的原因都会直接造成儿童身体素质下降。运动参与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运动的方式改善儿童的体质也是最廉价最直接、儿童最喜欢的方式。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孕有中华民族的深远文化,而且武术的起源是人类为了生存征服大自然、抵御外敌的胜利象征。从古到今,武术的习练都是强身健体的标志,武林高手都是强者的体现,因此探讨武术训练对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对充分发现武术的价值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探讨武术对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可以丰富提高儿童体质健康的运动干预项目。
关于身体素质的概念,在现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人体综合性的活动能力,指人在劳动、生活与运动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灵敏等机体能力。[1]体质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由身体素质的强弱来体现。儿童是国家的新生力量,儿童的身体素质的好坏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普遍较差,该问题一直备注关注,而武术具有健体防身、提高身体素质等作用,有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尚娟[2](2016)研究发现,儿童通过校外的武术教育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练习武术儿童的柔韧素质、平衡素质、灵敏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在身体形态方面,发现儿童的BMI的均值比都趋于正常范围。心理变化主要体现在认知、个性、行为几个方面,都比实验前有明显的变化。吴宁宁[3](2016)研究了武术教学对初一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经过10周的实验,结果发现练习武术的实验组学生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及耐力素质比进行常规体育课程的对照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胡允龄[4](2016)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以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儿童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身体机能方面的表现都有一定的提高,身体素质中儿童的1分钟跳绳、50米跑、1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有显著的提高,而坐位体前屈和闭眼站姿有及其显著的改善。李跃忠[5]等(2016)研究了初级南拳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初级南拳可以很好的改善儿童的速度、爆发力素质及耐力素质。李高华[6](2017)经研究发现武术套路练习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姿势控制和前庭功能的发展,从而改善儿童的平衡及前庭功能。夏晓璇[7](2019)指出武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彭嵩[8](2017)也对幼儿进行了武术干预,主要内容为武术基本功训练,结果发现幼儿在速度,灵敏,上下肢力量及柔韧性等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改变,尤其是柔韧素质改变最为明显。姚灿波[9](2017)的实验对象为广州市八一实验中学的学生,武术干预项目选择武术健身操,通过16周的干预发现,武术操对学生的肺活量,降低学生的心率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在身体素质方面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的柔韧性、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而且武术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以及情绪。王姝祥等[10](2018)以天津市田丽小学9-10岁超重男童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12周的武术套路训练干预,实验结果显示男童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身体机能方面都有很好的改善。王飞,宋加强[11](2018)以北京海淀区霍营小学武术社团的3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1年的武术教学,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动作的协调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武术的基本动作有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的不同变换,王玉侠等[12](2019)指出武术的基本动作是在全身各个部位动作的高度协调下进行,动作的变换需要身体对时空位置作出不断的调整,这个过程调动本体感觉、听觉和视觉等各种感觉系统,从而使身体平衡调节的各组织得到强化锻炼。孟令男[13](2020)指出武术操可以很好的促进乡村儿童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认知能力水平。
以上研究中大多实验研究都集中在硕士论文中,实验的干预中实验组选择武术干预,武术的具体项目以武术基本功、初级长拳套路和武术操为主,武术其他的拳种项目比较少,武术干预项目比较单一。在身体素质的评价方面大多选择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中的身体素质衡量指标作为身体素质的测试标准,所以有一致性。期刊类的文章大多发表在一般的期刊,核心期刊非常少,而且期刊类研究多数都是通过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结合经验得出武术对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可信度不够高。
心理健康是表现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于事物合理认识,面对事物表现出的稳定情绪,对待发生事情有适当的行为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和谐,同时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心理健康的状态对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4]。儿童时期是人类进入社会的初始阶段,心智各方面不够健全,很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很好的促进心理健康。而武术作为一种运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情况,有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
王志耘[15](2015)指出通过武术教学可以改善和减轻学生心理焦虑,降低学生的心理强迫,使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心理压力的能力,进而达到健康向上的心里状态。学者徐蓉[16](2015)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作为难美性运动项目,武术可以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而且年龄与儿童的身体呈负相关,因此针对小龄年级儿童应该选择对体能要求相对较弱的运动项目,如舞蹈,健美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建立少年儿童的身体自尊。闫文[17](2016)通过14周的武术教学对五年级儿童进行干预,结果发现武术教学可以促进儿童的正向情绪,而积极情绪能够扩大注意力的范围[18],主要体现在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分配、注意力转移及注意力广度水平和注意力转移方面。薛贝贝,马嵘[19](2018)指出练习武术操可以使学生身体强健,身体姿态健康,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武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结晶,是人类长期与大自然进行搏斗及抵御外敌中而产生和发展的。在长期的斗争之中经历了千难万阻,可以很好的磨砺意志。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挫折时有很好的心里状态。从上可以看出关于武术练习对儿童的心理影响方面的文献比较少,关于面对事物合理认识,促进儿童人际关系和谐以及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而且已有的研究面较窄,不够深入,相关的文献也比较少,结论支持还需作出更多的研究。
运动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而武术作为一种运动项目,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已经有相关的研究。对于忠于武术,热爱武术的学者而言,习练武术、研究武术、充分发掘武术的实际价值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儿童是国家未来希望,儿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角。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心理可以促进儿童健全快乐的成长。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较好才是一个完整健康的个体。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的众多问题一直是研究重点和热点。
关于武术对儿童的影响有学者还做了关于行为方面的研究:马冬静[20](2015)选取常州市五年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2周中等强度的武术操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执行功能有所提高,尤其体现在刷新功能和转换功能方面。张昆[21](2016)指出幼儿学习武术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武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道德素质。还有学者对残疾儿童也进行了武术干预,来探讨其对儿童脑系统的影响。实验选取9-13岁28名聋哑儿童为对象。然后对其进行“花样跑步+武术操+花样跳绳”组合项目的中等强度运动干预,最终结果发现聋哑儿童工作记忆有很好的提高,主要部位为左侧额叶、左侧顶叶、左侧颞叶、左侧海马和右侧后扣带回等脑区[22]。而且聋哑儿童的执行控制行为也有很好的改善,由于运动干预促进了脑功能网络优化和重组,进而引发认知功能的改善。[23]之后有学者研究了多元动作固定组合类项目对小学女生的身体自尊方面的影响,通过12周的运动干预发现,武术对小学女生的身体自尊有良好的的促进作用,尤其体现在健康水平、身体活动水平、速度水平及身体价值水平等方面。[24]之后黄宗峰[25](2017)对宜州市第二小学1-6年级180名学生进行武术训练干预,实验组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每周3-4次,每次1小时,共12周的武术套路练习,对照组课外活动不参与武术有关的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时间知觉、反映时、速度知觉、空间知觉都有明显的改善,而且男女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邵慧丽等[26](2018)认为武术的武德教育可以干扰青少年儿童的欺负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欺负问题,减少青少年欺负行为,从而提高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个人意志。沈红梅[27](2018)研究指出幼儿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对中华民族的武术项目有很好的理解,而且练习武术不但可以使幼儿的身体强健,而且可以很好的培养幼儿勇敢无畏、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刘宇[28](2019)以家园共育视角下利用松溪内家拳对5-6岁儿童学历品质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在坚持性,自信心,自我管理,注意力及独立性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儿童在教学活动中反馈更为积极。薛瑞[29](2020)指出儿童时期是心理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武术套路练习不但可以强健体魄,增强自信心,磨炼意志,还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儿童的综合能力。
以上研究主要体现在武术对儿童的意志品质、民族自豪感及身体功能各方面等影响的研究,实验干预为主要的方法。由于武术承载着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武术的练习中渗透着武德教育,其对少年儿童的行为及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武术的练习需要身体四肢,眼睛,耳朵,大脑等所有的高度配合,长期的练习对身体造成刺激使儿童根本上从思想和身体统一配合达到一致的良好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相对于其他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武术对于儿童的干预研究影响的文章较少,而且文章的质量不够高,希望加大儿童武术方面的科研经费,相关的科学研究部分多投入,充分发掘武术的价值,以更好的促进和指导儿童身体全面综合的发展。
武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武术训练可以从小培养儿童的民族精神,从武术中学习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并对中国文化很好的传承与发扬。武术的练习需要一定的毅力和耐力,儿童从小练习武术可以培养儿童吃苦耐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行。近年来,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外来的很多运动项目对武术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儿童的武术发展更是道路崎岖,所以相关的研究较少,发文量也降低,而且研究都不够深入。儿童武术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武术对儿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普通期刊及硕士论文,相关的核心期刊发文量特别少,尚未见到相关领域的博士论文。其中部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并结合武术特点及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通过经验发表的文章,很大一部分都是靠经验及主观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研究缺乏实践证明,结论的可信度不够高。而其中的关于武术训练对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方面的实验研究的论文大多都是硕士论文。武术的具体项目种类繁多,但是大部分的实验干预方面的研究都选择初级长拳,武术健身操等,关于武术的其他拳种相关的运动干预研究非常少见。建议各个省市地方应该重视中华民族武术项目,鼓励并发扬地方的拳种项目,增加儿童武术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鼓励儿童武术科学研究的课题,充分挖掘武术的价值,这样可以很好的推广武术项目,使武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习练的同时也可促进儿童体质健康综合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