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铁柱
青岛融创恒基地产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近些年市场经济完全放开,这对建筑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实践证明,传统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可显著消除施工隐患,提升管理效率。基于此,本文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入手,总结当前建筑施工管理状况,提出几点精细化管理应用策略,希望对增强建筑企业竞争力有一定帮助。
精细化管理一经问世就备受关注,其是一类新颖的管理模式,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细化,从而提升管理效率,进而确保施工活动稳定开展。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可帮助建筑企业追根溯源,及时将问题解决。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还能帮助建筑企业节约施工成本,从而获取更高的效益。精细化管理并非口号,要实实在在的应用。通过将该管理方法与施工环节有效融合,从而确保每一阶段保持较高的施工效率。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增强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1]。
建筑工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究其原因是施工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其一,建筑材料随意摆放,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降低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其二,施工队伍的实力不高,根源在于施工人员大多出身农村,未受到高等教育,以至于施工行为缺乏规范性。同时,施工人员不具备安全意识,以至于建筑事故频繁发生。其三,施工人员并未注意天气的影响,在雷雨天气下作业缺乏保护措施,这无疑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要想施工质量达标,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然而当前施工管理问题颇多,主要表现有:管理人员缺少责任心,未尽心履职。管理人员的目光集中在建设成本方面,忽略了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管理人员重进程、轻管理,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以上种种作为,不仅不能很好完成成本控制目标,还会增大工程量,也就是增加项目成本。
建筑企业要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以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实力。培养内容包括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职业道德等。培养方式要多样,不仅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以此夯实人员知识基础、提升人员实操能力,还要组织员工深入其他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学习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内部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对不达标者实行回炉再造。实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现场操作,以此培养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意识。通过两方面的培训来提升人员素质,以满足建筑施工需要。此外,建筑企业要积极调整岗位待遇,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企业。人才的到来,不仅显著提升队伍水平,还有助于在企业内部掀起一股学习风,促进全员共同成长[2]。
设计方案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建筑功能能否发挥,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严把方案质量关。只有设计方案接地气,才能有效指导施工活动,那么就需要设计人员深入现场搜集相关信息,信息包括地质条件、天气因素、周边环境等。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找出建筑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于每种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设计人员要准确掌握建筑工程投资状况,以及工期要求,让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当设计方案制定好后,应由监理方、施工方共同会审,对方案中不合理处进行纠正,以提升方案的指导性。待设计方案确定后,设计人员主动联系施工人员,交代相关技术要求,确保施工人员全面掌握。
建筑项目中会使用大量建材,因此需要强化材料管理。将材料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可分为材料采购、材料检测、材料存储,材料使用。在采购材料时,建筑企业要成立采购小组,让该小组对建材市场进行全面调研。从市场中选择几家具有资质的供货商,对提供的材料性能进行检测,剔除不合格材料,从剩余材料中按性价比挑选。在材料进场时,从材料当中取样,将样品送至实验室,经实验人员检测,出具实验报告。唯有材料质量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在材料存储环节,根据材料特性选择适宜的存储方式,并设立标牌。在材料使用中要实行严格的监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样做可大大降低材料的浪费,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
成本管理是施工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创收,因此需要采取精细化管理,确保成本控制到位。管理人员要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将各部门的工作内容、相关责任写清楚,确保每个人员熟知工作任务,懂得工作方法。管理人员要对每个成本环节的成本误差进行系统分析,找到问题形成原因,以此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此外,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当中,通过献言献策助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形成。一旦管理模式完善好,可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同时解放人员,让其有精力开展学习活动,以此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3]。
在建筑施工中有必要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培养岗位人员的责任心,还能显著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借助管理工作带动施工质量的提升,同时帮助企业收获双重效益。长此以往,企业形象更加高大,口碑越来越好,那么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施工机会,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对企业长足发展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