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王依晴
阅读作为小学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格外重视。阅读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更多精彩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课程几乎每一科都有它的学科素养,它们之间又大同小异。在语文学科当中,主要的学科素养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到阅读教学当中,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语言方面,能够欣赏并且准确地进行运用;思维方面,充分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以及想象力,活跃思维;而在综合素养方面,就是提升文学审美水平,促进健康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可以概括为在教导孩子认字学词的前提下,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继而理解和把握文章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以部编版三年级的教材教学来举例说明。在教授《花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当中的词语进行分类,比如说描写花开的动词,像“怒放”“苏醒”“绽放”“舒展”之类的;而作者在描写花的颜色时则是用了四字的词语,如“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两个字的如“淡雅”“艳丽”等。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积累众多描写花朵状态和姿态的词语,还有一些拟人和比喻的写法。那么,将这些知识分类积累下来,学生不仅能够强化他们的语言体系,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背诵记忆是必备的阅读方式。但是绝不鼓励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在理解了古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内容、思想感情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如果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周边知识以后,那么就容易理解故事当中描写的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了,而且对于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也能够产生共鸣。
在积累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语文课程中的语言更加敏感。
阅读可以分成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有的文章需要反复进行阅读,还需要背诵;有的文章只需要粗略地阅读,没有必要斟字酌句。教师应该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指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我们以部编版三年级的教材教学来进行详细说明。比如,《司马光》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会有一定难度。这样的文章读一遍两遍显然是难以完全理解的,需要学生先对个别字词进行翻译,然后将全篇通顺地翻译成白话文,最后用白话文串联成完整的故事,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故事想要传达的精神或者思想是什么。
再比如,教材中有些单元会出现在文章标题处标星号的课文,一般就不要求学生进行精读、细读,也没有背诵的要求。对于这一类文章的学习就和那些需要深入阅读的文章要求就不一样了。《昆虫备忘录》就是这一类型的课文,要求学生进行默读,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而且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对每一种昆虫的特征需要心里有数。阅读之后,自己制作一本昆虫备忘录,这其实就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在阅读中抓住重要信息,然后将其整理归纳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在阅读题当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题目,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快速阅读,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了。
要重视生活化的阅读。教师不要将教学封闭在三尺讲台上,而是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如果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出课堂。当然,在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情境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等手段进行代替,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身临其境,建立一个“阅读场”,营造阅读的氛围。
比如在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视觉化的素材,更加直观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海底世界》的教学也是同样的,如果所在的城市有海洋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着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教学。如果条件受到限制,那么同样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场景化教学,打开学生的眼睛、耳朵,促进学生对文章的了解和把握。
总而言之,小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任课教师不能忽视。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分析自己班级的具体学情之后,在战略上制定科学的、正确的,并且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进行大胆创新,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健康阅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