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包凯云
作文套路化现象在近些年来的小学生作文中日益显著。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源于教师选错了教学侧重点。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课堂“重技巧”“轻情感”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上行下效间,学生的作文也逐步背离了其原本的初衷。对此,教师需要积极求真,让学生写出“真”作文,表达真情感。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更是一篇作文的“骨肉”。没有素材的作文,称不上是真正的作文,更加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想写出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作文,就必须融入真实的素材。事实上,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有的小学生之所以提笔忘文、东拉西扯,恰恰在于素材的缺失。所以整个文章空洞无味,令人读之无感。写作就像烹饪,素材就像烹饪的食材。如果没有好的食材辅助,“烹饪”自然无从谈起。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写出一篇“真”作文,第一步是面向生活积累“真”素材。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写观察日记”,就是一个倡导真实的作文题目。在教学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和学生一同分析这篇题目的写作目标、方向。既然要求写观察日记,就是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以日记的方式展示出来。观察的范围不受限制,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云一叶都可以成为观察的对象。对此,教师要求学生提前一周观察生活,不论是自然现象、物理现象还是化学现象,只要细心观察即可。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如实记录,最后整理观察素材并改写成日记。比如,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将一枚鸡蛋放在水里,它会很快沉下去;但是如果在水里放着盐,鸡蛋反而会漂起来。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我去咨询物理教师,才发现其中隐藏的原理。正是因为加了盐的缘故,导致水的密度增加,鸡蛋才会浮起来,物理可真神奇呀!由此可见,通过观察,学生才能积累素材,进而写出真实的文章。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写出真实的作文,就必须有真实的素材。而真实的素材不会凭空得来,有赖于学生的日常观察。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并将其作为书写的对象,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文章。
在早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致力于给出写作套路,让学生模仿名家名作。学生看似掌握了写作秘法,实际只是学会投机取巧,并未领悟作文的真谛。只有从生活入手,才能更好地把握写作这门艺术的本质。在开展小学作文课时,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汲取营养,写出自己对生活真实的思考与感受。只有忠于生活,才能写出真正真情实感的文章。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写信”时,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信件的格式上,却忽略了写信的实质是为了表达情感、交流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侧重点,将“技巧教学”变为“情感教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想一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有哪些经历让人难忘、最近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重点写自己在经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有个人色彩的作文。
现在教育提倡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理念。为了教育而教育,并不能从实质上影响学生的行为,反而会拉大学生和教师的情感距离。因此,必须让教育在无声无息间发生,而不能刻意为之,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内在影响,作文教学同样如此。真正好的作文,必须是出自本心、率真而为,以手写“我”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摆脱技巧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感想。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以往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会给出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组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但是这样的想象,并非出自学生本意,而是在教师的刻意引导下才会产生的。既然是奇妙的想象,教师不妨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写自己的真实幻想。比如,有的学生将铅笔幻想成一个神探形象,有着高高的个子、尖尖的脑袋,脾气也是直来直去的。有一天,铅笔神探无意间撞破了一桩偷窃案,亲眼看到橡皮女士将偷来的钱塞到了“转笔刀”先生的钱包里。最后铅笔神探发挥自己的破案智慧,成功说服橡皮女士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总之,教师放开教学限制,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能写出精彩的文字。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一味注重写作技巧,学生的作文会变得越来越失真。当教师不再关注作文技巧,而是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的文章自然会写得更加精彩。
总而言之,“真实感”才是一篇作文真正重要的东西。在早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学习大量的套路,鼓励学生通过范文写出作文,但是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只有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才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