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镇中心小学 黄立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与鉴赏美的审美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概念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不同,要求施教者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受教育者的思维特点、想象力特点及年龄特点等,因势利导,选择能够促进受教育者想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与理论知识的传授相比,更注重发展受教育者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把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用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并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进而提高自身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还包括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与鉴赏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够通过对文本知识内容中所蕴含的语言美、人物美及自然美的欣赏,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并逐渐形成正确、积极的审美观点。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加强引导学生浅入深出地分析文本,传授学生感受与鉴赏美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且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性喜好,采取贴合其实际情况的“故事教学法”展开教学。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既有助于锻炼学生聆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例如:在教学《古诗三首》这一课时,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故事教学法的开展便可针对《清明》这首古诗进行教学。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这首古诗的内容背景。然后,在学生已学会这首古诗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便可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讲解,我相信你们已经知道《清明》这首古诗的内容背景,并了解到清明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你们有谁知道《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为纪念谁?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便会被充分激发,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教师展开互动。学生:“老师,我们都没听说过有关清明的故事,您能为我们讲讲吗?”教师:“当然可以!”然后,教师便可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关于《清明》的小故事。在故事讲解结束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场主题讨论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讨论故事中屈原的人生历程,并发挥自身想象力,想象如果自己是屈原,自己会怎么做?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既提升学生表达素养,又促进学生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发展想象创造,提升学生“思维”核心素养,可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打破语言的牢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在语言的思考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时,还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取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将所学知识吸收内化,并在思考问题时逐步形成敏锐、深刻的思维品质,进而实现对学生思维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疑问:“书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然后教师便可根据学生这一疑问进行启发:“兔子为什么会自己撞到大树,并直接折颈而死?”学生:“可能后面有其他动物在追赶兔子,兔子跑得很着急,又不小心撞到树上,力道因跑步速度难以控制,所以便直接撞死了!”教师:“那么农夫为什么不想农忙劳作,而想在那里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学生:“因为他想不劳而获!”这样一来,小学语文教师既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并根据其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实现就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想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品读表达,适当借助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表达”素养和发展想象创造,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身“思维”素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