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事

2020-11-25 21:59邱戊琴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20年6期
关键词:葫芦爱因斯坦外套

邱戊琴/文

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片尾曲唱道:“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故事里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大家都爱听故事,聪明人也喜欢用故事说事,往往同时还创设出了幽默效果。很多小朋友都善于讲故事,若能把故事融进习作,习作定能锦上添花。

习作(改前)

爸爸和妈妈一直劝我,可我心里就是很害怕,说什么都不愿意去。

爸爸说:“拔牙一点儿都不痛,就像被蚊子叮了一样。”

妈妈说:“牙拔了你就能啃鸡架了,想想都流口水啊!”

…………

“你们说得都对,可拔的是我的牙,痛的是我。”爸爸妈妈轮番说着一大串理由,根本停不下来,我只能大声打断他们,“我就是害怕。我宁愿牙痛也不去,反正牙齿坏了最终会掉的,掉了就不疼了。”

爸爸妈妈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再劝了。爸爸还说:“那你就疼着吧,反正疼的不是我们。”

习作(改后)

爸爸和妈妈一直劝我。爸爸说:“拔牙一点儿都不痛,就像被蚊子叮一口。”妈妈说:“牙拔后就能啃鸡架了,想想都流口水啊!”……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我听得不耐烦了,打断道,“一天,主人来抓猪,猪边跑边叫,主人抓了很久都没抓到,就休息去了。见猪也气喘吁吁地停下来休息,牛和羊都说猪太夸张了,没必要这样闹腾。猪听了说:‘主人抓你们,不过是为了奶或毛;主人抓我,要的却是我的命啊!’爸妈你们说得都对,可被拔牙的是我,我痛啊!”

爸妈听了,相视一笑,不再劝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补充一句道:“拔牙又不是要你命。何况,猪可不会长蛀牙,你想当猪也没猪的‘口福’哟。”

前面两段文字,出自同一小作者之手,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修改的。两个片段都围绕爸爸妈妈劝“我”去拔牙而“我”不愿意去这件事来写。叙述都很完整,写得都不错,但看过之后,明显后一段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因为它巧妙地借用了一个幽默故事,让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借用有趣的故事为文章增彩生辉,这是让作文变得有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既简单又直接。要用好这个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找准契合点。幽默故事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适合你的习作,需要从事件的主体、发生、发展、类型、性质、结果或主旨等方面找到类似点。上文习作用的幽默故事,抓住了“被损害的是事主”这个契合点,即要的是猪的命与拔牙痛的是“我”。

第二,据中心修改。同样一个故事,看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感悟就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借用幽默故事时,我们也要根据中心做一些修改,使之和习作浑然一体。如上文习作中的幽默故事,也可将牛或羊推为事主,用来讽刺说风凉话或妄议别人的人。

第三,把握好详略。用幽默故事是为了更有趣、更有力地说明道理,无论是借用现成的还是自己编排、原创的,一定要注意详略,涉及中心的多说,辅助内容简略说,否则就会喧宾夺主,降低习作的吸引力。

素材亮相:

坚硬的大葫芦

齐国有个人叫田仲,颇有才能,是个隐士。有不少人劝他出来为国家做贡献,可是他只愿意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有一个叫屈谷的宋国人听说后,就去见他。寒暄几句后,屈谷说道:“我听说先生远离世事,高风亮节,不依靠别人生活,令人钦佩。我会种葫芦,结了一只大葫芦坚硬如石,皮厚无腔,想送给您以表敬意。”

“谢谢,您的葫芦我用不上啦。”田仲说,“葫芦所以可贵,是它可以盛放东西,而现在您这个葫芦,不能切开盛物,不能用来装酒,这葫芦毫无用处啊。”

屈谷说:“对呀,我的葫芦没用,应该扔掉。可现在,先生隐居此地,不和外人来往,对国家毫无用处,这跟那坚硬的大葫芦有什么两样呢?”

运用指导:

我国古代几千年的时间里,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隐居。一部分人隐居到终老,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部分人被劝出世,做出了大贡献,如诸葛亮。劝隐者出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很多人劝田仲都失败了,而屈谷另辟蹊径,编了一个自己种出坚硬如石的大葫芦的故事,借田仲之口道出葫芦的无用,借以讽劝田仲,达到了劝说目的。

习作实例:

读完《画蛇添足》,我想到了二年级时的一件事。有一天,听写完四字成语后,我和同桌互改。改完后,同桌高兴地说:“哈哈,我只写错1 个,才错5 个字。”隔壁桌的同学听了很奇怪地问:“不是听写四字成语吗?错1 个怎么会错5 个字?”同桌说:“老师说‘肆无忌惮’,我听成‘四五鸡蛋’了。后来觉得不通顺,就写成‘四五个鸡蛋’。”“哈哈哈,你这不就是画蛇添足嘛!”问话的同学大笑着说。事情过去很久了,现在我真正读到《画蛇添足》的故事,才觉得这说法有待推敲。

——刘淑华《读〈画蛇添足〉有感》

点评: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小作者引入以前发生的一件趣事,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并以“有待推敲”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我爸爸是个科研工作者,工作认真却不注重穿着。他有一件外套穿了好几年。有一次,妈妈洗衣服的时候不小心把那件外套染上了别的颜色,正想借此把它扔掉。可爸爸看见后说:“没事儿,我又不是名人,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我听了后,插嘴道:“妈,你给爸留着吧,他这是爱因斯坦第二。”

“啊?”爸爸妈妈同时表示疑惑。

我慢条斯理地说:“爱因斯坦刚到纽约时,在街上遇见一个朋友,朋友见他穿着一件旧大衣,就劝他换一件新的,爱因斯坦说:‘没关系,反正这儿没人认识我。’过了几年,爱因斯坦又遇到了这位朋友,朋友问他:‘你现在这么出名了,总该换一件大衣了吧?’爱因斯坦笑着说:‘现在大家都认识我了,换了衣服大家就认不出来了。’爸爸这件衣服可不能扔,要不等他出名就没人能认出他了。”

“哈哈哈……”爸爸妈妈同时大笑起来。

——陈 晨《爸爸的外套》

点评:小作者用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为爸爸妈妈扔不扔旧外套各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台阶,于当下有了其乐融融的效果,至于以后结果如何,不妨留待以后再说。这也提醒我们,我们选用的例子,要符合当下的情境,应为当下而作。

猜你喜欢
葫芦爱因斯坦外套
“葫芦镇”上喜事多
爱因斯坦的梦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成功来自谦虚
宝葫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画葫芦
冬天的外套你选对了吗
深冬外套乘以二
穿对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