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智强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古城中心小学,甘肃静宁 743400)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几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所包含的诗词歌赋更是闪耀世界文坛。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受重视程度逐渐降低,这很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个国家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具备文化自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利用我国传统文化所展现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小学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是学生打造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将我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先人在祖国大地上创造的优秀文化,不但包括优秀的物质文化,如诗词歌赋、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还包括精神文化,这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当代的人们学习。
小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今后语文水平、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虽然很早就接触到语言学习,但小学才是系统学习的起点。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将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不体现出民族精神,很多诗词也总是赞美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精神品质。并且,传统的物质文化也能让小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历程,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想让学生了解祖国灿烂文化的发展历程,更是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对国家发展、民族自立自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多读书不但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还能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如果书本内容晦涩难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便会在阅读中放弃。因此,教师应当根据课程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做好语言积累。一些优秀词句的积累是学生语文功底的展现。同时,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1]。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每个人的个人责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民族骨气与浩然正气的典型写照。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小学生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巩固自身语文学习基础,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水平,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更是无法比拟。它将会促进学生发奋图强,使学生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积累中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内容多局限在教材上,这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单调,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本就没有很高的专注度,一旦丧失兴趣,便会分心,这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除了使用教材教学外,还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2]。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强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或是书画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可适当引入一些名人名言与典故,使课堂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氛的同时又生动有趣。
除教师课堂上的努力外,学校也应当予以重视,在课堂之外多举办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活动,这样能使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小学生会感受到与课堂不同的传统文化氛围,产生更强的兴趣,传统文化素养也能不断提升。这样的活动,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此外,多数学校拥有图书馆,学校应定时开放图书馆,并且增加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不但可帮助小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3]。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地方。在课堂之外,家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讲授传统文化知识外,还应与家长合作,将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巩固教学内容。这不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首先,学校应当让家长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在双方努力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可以身作则,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带动孩子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其次,学校还可定期召开家长会,双方交流探讨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情况,找到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的方法。此外,学校还要根据教学计划,开展以传统文化或文化礼仪为主题的活动,与家长合作,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等,这可以有效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文化教育会逐渐成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变成一种学习习惯,让我国传统文化扎根在学生的思想中。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其终会飞速增长,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此外,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还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德。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在课堂内外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