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红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市绿化队 青海西宁 8101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大力度进行改进,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林业企业不仅要培育、扩大森林资源,还要合理开发林业资源,为工业生产、商业经营与城乡居民生活提供各类林产品;在此过程中,林业企业还要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不断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自我生存与自我发展[1]。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运用以及管理人才已经成为林业企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以及核心,更是林业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十分重要的手段,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保证林业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不被淘汰,并且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林业企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特别是在原料、设备相同的情况下,林业企业想要获得良好的生存就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高度重视人才的管理、开发以及运用工作。注重对人才进行培养,对于林业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将林业企业全体职工的力量集结起来,避免流失人才,借助人才力量来实现林业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对人才开展全方位的培养,从林业企业制度改革、职工工作环境优化、提高职工待遇等诸多方面入手,切实保证人才能够在林业企业内部留存,并且投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对人才进行培养,为实现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将企业建设成为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化企业,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科学管理、经营高效是发展绿色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责权不清、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企业势必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最终必然被淘汰。
当前,我国农林产业虽然普遍设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整体来看并不成熟。它们大多不具备完善管理规程,管理方式传统、落后,在人员和资源的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欠缺。为此,不同地区要根据本地区林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农林产业的特殊性质,制定相适应的科学管理策略。在策略形成后,还要对其进行充分落实和严格的监督,做好动态的跟踪管理,防止监管机制流于表面。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同时积极实行“责任制”的管理方式,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开设独立的管理部门。明确管理工作的目标职能,完善工作开展的相应规程,将责任落实到人,加大奖惩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林业经济发展提高强有力的后备保障。
林业企业在制定好自己的战略规划后,就要根据战略规划加强本企业的生产管理。要根据本企业的战略规划,并结合本林区土壤结构、降雨、日照、气温、湿度的实际情况,合理扩大速生林、丰产林的栽种规模与栽种速度,努力提高林地生产率。另一方面,林业企业又必须主动研发新的林产品,并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在林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压缩劳动力数量,有意识地压缩一次筷子、地板块等低附加值产品产量,有意识地引进并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有意识地加大电工层压木、枕木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数量;并通过标准化生产,不断降低林业生产的劳动强度,不断压缩木材在加工中的损耗率。此外,林业企业有必要运用PDCA循环,认真分析研究生产现状,寻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生产计划,再严格贯彻执行生产计划。
第一,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林业企业要投入财力来吸引人才,包括优化职工工作环境、提高职工待遇、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对人才进行吸引和招纳,并且保证人才的稳定性,以此应对全球化挑战。第二,要形成备用人才库,通过备用人才库的方法来提高人才的运用效率,保证林业企业运作具有灵活度。第三,建设健全学习型的组织方式。通过学习型的组织方式能够促使林业企业推陈出新,促使林业企业人才做到不断学习和进步,对自己进行超越。增强林业企业职工的个人能力,增强职工的自强、独立能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养,使职工和林业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林业企业的管理水平[3]。
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吸碳固碳、发展新能源,都要依托低碳技术。因此,发展绿色经济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将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与产业结构调整、绿色能源开发、绿色产品研究、民生改善等方面紧密结合,增加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使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当前林业企业要开展以天然林保护与恢复技术、人工用材林持续经营技术、林木遗传育种技术、信息技术、林产品高效加工利用技术、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森林特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绿色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林区低碳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结合重大林业建设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技术的绿色化升级和改造。
当前,国内林业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因而难以适应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林业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主动采取可行的策略,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上进行自我创新,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