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在实践的综合教学过程中,小学综合实践课堂应该将主体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与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首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状态。小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在一到六年级的阶段中成长速度飞快,在整体的特点上有较大的不同。低年级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比较少,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能太文字化,要适当的降低难度,运用图画、音频、视频等形式来代替文字化的符号。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在思想和行为上还是比较幼稚,需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加强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对于学生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以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意义以及内涵;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构建能够使得他们的代入性更强,从而加强共鸣,加深体会。综合来看,教师在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多样化的情景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体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综合实践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充分加入到课堂中来,甚至可以主导课堂的发展,而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小组教学课堂,构建小组课堂,其首要的好处在于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每个学生的能力、认知等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每个同学各自分开来上课,或许能力不足,达不到课堂的要求,但是小组结合起来上课,可以发挥每一个同学的长处,在上课过程中对于内容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小组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互帮互助意识。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都有所不同,如何将自己融入到小组的学习中,在小组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是一件很值得学习的技能。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加强构建小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们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成长,取长补短,增强自身的能力。但是在构建小组学习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过程中要注意一点,教师在其中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控制。在学生出现问题与麻烦时及时帮助,但又不能直接给予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这其中的权衡需要老师进行把握。
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之所以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在于其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帮助学生从多元的角度看世界,因此,在实践活动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活动范围,增加教育教学渠道。实践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活动范围是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堂或者学校的一番天地,要利用更多的教学地点进行实践的教学。例如,在进行植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走向户外,对于各种植物进行体验式的教学。增加教育教学渠道,是指不能让学生们仅仅在课堂上听讲,而要真正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火灾的预防与自救教学时,可以模拟真实事故发生的情景,让学生们进行模拟的演练和逃生,从而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使消防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拓展学生的活动范围、增加教育教学渠道应该在条件允许且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人身安全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这也就要求学校在开展相关课程时,要有足够的资源提供,方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以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在综合实践的教学中,教师要对于现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够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