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与回归学生心灵的生活日记
——小议日记教学

2020-11-25 18:15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周海红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7期
关键词:绰号课间日记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周海红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可见,生活的全部就是学生习作的灵性来源,生活中的故事就是学生习作材料的来源。秉承陶先生的思想,我在日记教学中提倡学生写能捕捉心灵、感受生活气息的日记。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日记。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日记呢?

答案是“回归生活”。日记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心灵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信手拈来,既酣畅淋漓有童真之气,又丝毫不显造作,得“天机自然之妙意”。

一、给学生一个真正的生活空间

许多学生在日记中所记载的生活简直可以用枯燥来形容,现在的学生,是简单的三点一线:学校、家里、兴趣班。在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中,学生能用什么样的语言或笔调反映他的生活呢?尤其是在现在的校园生活中,学生早晨到校后就坐在教室里读书,即便是课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玩,玩些什么有趣的游戏。学生的生活比较枯燥,如果我们再不给他们一点空间,或者再在他们的课间课外给他们一点“包办”,换成是我们能容忍吗?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开放他们的课间、课外活动,还要参与进去,与之同乐。当他们的生活充实了,自由了,他在一种属于个人的空间里有了独特的生活经历,写出来的日记也就截然不同了。正像这位学生所写的:“今天我们进行了踢毽子比赛,老师也参与其中了。老师与我比赛。我夸下海口:凭我敏捷的身手,高超的智慧,胜过周老师不是小菜一碟?看不出,高高瘦瘦的周老师是个踢毽能手,真是人不可貌相呀!她已经踢了五六十个,得想个办法。于是,我在旁边讲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周老师当然也不例外,自然就踢不动了。周围的同学后来才发现我的计谋,惹得他们直骂我赖皮。操场上留下我们开心的笑声。”

二、让学生触摸自己的生活细胞

当然,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不一定会表达出来,也许会忘记,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每次写日记之前,我所常用的一句话是:“停下笔来,先想你今天是否过过?”

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的确确过了一天,真真切切地能感受这一天的经历。然后让他们的生活跃然纸上,能看得见、忆得清。日积月累,他们沉淀的不只是写作素材,而且是丰富的生活细胞。

如果生活成了一种文学,孩子们该是何等高兴。他们会不爱自己的生活吗?

三、引导学生感叹自己的生活内容

如果每天都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不加以咀嚼也不加以辨别,那么日记所记载的生活也会变得贫乏,所以,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感悟与反思。

一位学生在班级日记本中记录了这样的一件事:对地上的那摊污渍,学生有的侧过脸去,捂着嘴巴,一脸恶心的表情;有的学生漠不关心,照样做自己的事;还有的学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甚至有的学生喧哗起哄,但是没有一个学生递一张纸巾,更没有一个学生去扶他一把。教室里没有一丝关爱,一片漠然、冷淡。

第二天,我把这则日记在全班读了一遍,没有加以批评,只在黑板上写了“寻找”两个大字。要他们在日记中谈感受。有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无法相信我们那时的无动于衷,我也无法原谅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我居然没有站起来,我们的善良去哪儿了?”

当学生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且能通过自己的心灵抒发出来时,我们不光抓住了与他们沟通的机会,更把握了一种及时的信息。与其说是信息,不如说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学会对这种资源加以适时的处理、共享。这种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吗?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辩解行为。因为没有关怀的空间,学生的心灵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思辨,而这种关怀不是复杂化的嘘寒问暖,而是一种解放,即用教师真实的思想解放去默认、接受、欣赏学生的言论。

因此,对记日记,我的主张是:

(1)越是荒诞不羁越是让它存在。每个人心中总有时会涌起一阵幻想,甚至会被自己的幻想所陶醉。学生心中的奇思怪想更可谓包罗万象,在日记中,有的学生会表达出来。我有时也会专门给一些题目让他们去幻想,如在“假如我只有蚂蚁那么小”这样的命题下,产生了这样的文字:“如果我只有蚂蚁那么大,洗澡时,我只要用一滴水就能洗干净。如果有这一批人,那就极大地节约了用水,解决了我国缺水的问题……”看似荒诞不经,但耐人寻味。

学生的想象有了驰骋的空间,思维有了活跃的场所,写的东西自然趣味横生。这就印证了“心灵有时应该得到消遣,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与其本身”这句话中。我想,它不仅对逐渐成长的儿童有用,对诲人不倦的人师也同样适用。

(2)即使错了,也给他自己辩解的机会。班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阵风,人人都有一个绰号,在我的潜意识里当然不希望这种现象蔓延。我想遏制这股势头,在班上宣布要查一查取别名喊绰号的学生,让他们在日记中先谈谈对绰号的看法。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收到的看法各不相同:

“我认为取绰号是一种智慧与观察的结晶。它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寻找与其相吻合的名字,包括自己记忆中的人或物的形象,要取绰号对象的言行等特征。老师,您能说这不是智慧的产物吗?”

“老师,其实绰号可以增进友谊。要不你看,有的学生习惯了我给他的称呼,我不叫他绰号,喊他名字半天得不到回应。”

多么独到的见解!要是没有一个辩解的机会,恐怕这些灵光连闪耀一下的可能都没有。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没让他们辩解,难道在日记这个心灵的空间里,不该给他们多一些机会吗?即使是错了,也应该给他们这个权利。

因此,我极力主张在撰写生命日记时,应该去关注生活,回归到生活上来;去激活思辨,让它得到放飞,因为生命的本质不正包括着生活与精神两个世界吗?

猜你喜欢
绰号课间日记
与绰号握手言和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快乐课间
成长日记
课间10分钟
“起绰号”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