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 刘艳娇
情境教学法是指围绕教学内容与主题,注重学生情感交流而设置教学情境,从而辅助学生形象理解知识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小学阶段,学生对文字的感知相对弱于图像、视频等形式,因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重结合先进的教学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情境渲染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情境,让学生用心感受,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多种便捷的手段,在营造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处理,使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情境,首先应增强自身的信息化素质,平时多注意自身信息化技能的提升,并将其与教学有机融合,树立教师专业化形象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其次,教师应注意灵活应用文字处理、动画音乐、图像视频等形式,避免单一的情境展示降低学生的兴趣,在符合学生认知与兴趣的基础上合理转化,将情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样一幅动图:金黄色的树叶与淅淅沥沥的小雨一同飘落在道路旁,以此引出教学主题,并渲染情境。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练习实际生活体验,在头脑中勾勒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通过四季的对比来更形象地突出秋雨的风格。其次,根据课文中出现的“银杏树、枫叶、柿子、菊花、松鼠、喜鹊、青蛙”等植物与动物,教师可以继续通过图像为学生展示,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秋天的魅力,在学习课文时感受文字描述背后所展示的情与景,实现情感共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故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主题采用一段故事来导入,或是将课程内容以故事形式进行言简意赅的表达,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渲染教学情境,让学生形象感受文字表达的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故事作为教学线索,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情境,同时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将其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改变单一讲授的故事呈现方式,运用视频、音频或漫画的形式来传达故事,创新表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对邓小平爷爷人物介绍的视频,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形式,使学生对邓小平爷爷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随后,在阅读课文时,教师一方面带领学生仔细感受文字的描述与其背后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结合邓小平的真实事迹不断为学生拓展知识面。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人物鲜活的形象,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思想与情感共鸣,提升了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普及植树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树木对美化环境、防止污染等方面的作用,让其形成保护树木的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环境保护理念。
积极有序的课堂互动既能渲染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来创新情境的呈现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堂表演参与到情境的营造过程中,使其在具体的课堂活动过程中增强情感表达与共鸣。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下,教师通过互动表演能将情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在课堂游戏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再现情境,并保持自身高效率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壁虎的图像,并问学生知道哪些与壁虎相关的知识,以此引入教学主题,活跃课堂氛围。随后,编排一个简单的故事与课文衔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围绕壁虎尾巴这一线索进行课文学习。最后,在学生大体熟知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并引导其联系实际生活中对小鱼、黄牛、燕子等动物形象的认识,加入自身的想法进行创新性演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表演将原文故事内容再现,并借助多媒体展示图像作为大背景,以更加生动且形象的方式进行课堂表演。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与单一的阅读教学相比,这种依靠学生实际参与的情境创设更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总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有效传递课文的真实写作意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要注重创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情境的展示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课堂参与程度。教师要仔细研究情境教学理念,将其与实际教学进行融合,提升小学语文综合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