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萍
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基本问题之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提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追问是一个帮助学生进行深刻思考的交流和讨论活动,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在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下,显著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他们的思维并不够成熟,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思维具有很大的发展和活动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如果能够实现有效的追问,就能够很好的提高提问效果,从而更好的落实“用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进行讨论、辩论,甚至争论,能够非常有效的创造学生的思维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歌剧。学生在很多时候会遇到思想上的瓶颈,这就是教师要进行追问的关键点,要及时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智慧,让他们能够拥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索的时候,可以充分调动他们不同的感官,用手、眼、嘴、脑等去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白衣天使》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大致的朗读课文,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感受南丁格尔的伟大精神品格。文章主人公的父母希望她能够在文学和音乐方面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但是她自己对于这些名利却没有丝毫的兴趣,她为自己设定了三种未来,文学家、护士和家庭主妇。她坚定的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最终选择当护士。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难度循序提升的问题:首先,南丁格尔面对父母的规划,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呢?学生很快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教师进行追问:为什么南丁格尔要选择当护士呢?她犹豫了吗?在成为护士之后她又后悔了吗?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关键的字词,以此来推测南丁格尔的感情变化。教师步步紧逼的追问,能够将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矛盾激发出来,并且还能够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感到压力的同时,又因为自己的好奇心而认真的探索,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渠道自然而然就拓宽了,不仅仅是分析文章表面,还能够深入的分析内在精神,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并且这些错误也会使得课堂更加精彩,学生犯错的时刻,是他们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只有出现了错误,才是真实的语文课堂。学生的错误也是教师进行追问的一个契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错误挖掘隐藏的教学价值。在学生犯错之后,教师不应该立即指出错误所在,而是应该进行追问,提出暗示、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摆正自己的思想意识,形成更加科学的思维探究方法。例如,在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歌曲带入的形式进入到课堂中来,并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数过星星吗?星星是可以数清楚的吗?学生在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时候,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阅读文章,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看看与自己心里给出的答案是否相符。在阅读完毕之后,教师进行追问:文章中的奶奶问什么要说张衡是个傻孩子呢?学生各执己见,有的认为奶奶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星星是不能数清楚的,有的认为奶奶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张衡在认真的观察新型的运动轨迹、找到其中的规律,如果能够找到的话那么星星就是可以数清楚的。其实,这一问题没有对错之分,但教师的追问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科学、深入的探究错误产生的原因,纠正不科学的看法,提高思想品质。
追问的精髓在于问题的层次性和启发性,还要追求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能让问题停留在对错与否的层面上。教师要从重点、难点入手,突破课堂的教学关键,让课堂在追问和回答中碰撞火花。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例如,在学习《李时珍》这一节课的时候,文章中李时珍要编写一部能够完善药物书的书,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关键词“完善”来进行思考。让学生首先阅读全文,回答如下的问题:“完善”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药物书才能够算作是完善的书?为什么李时珍要完成这一本书呢?为了完成“完善”,李时珍都做了什么工作?这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都是围绕着“完善”进行的,学生能够非常踊跃的从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解决之后享受成功的快乐,提高了整个班级的课堂学习质量,烘托了勤于思考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追问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教学艺术,教师要通过追问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挖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