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规范有效实施,并对企业内部资产和各项资源进行管理所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内控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保证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内控工作依旧需要改进。
内部控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包括五个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内部监督则是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手段[1]。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和其整体发展而言,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对相关风险进行管理,并对经营成本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这可以对企业利润效益有较大的提升。第二,企业可以实现对自身管理手段的强化,使管理水平及效率都得到提升。企业可以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和自身实际情况,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对相关制度的改进和执行工作进行加强,这可以使相关制度发挥出自身该有的作用,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有迹可循。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有些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高度集权管理现象较为严重,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员的主观判断往往凌驾于企业相关制度之上,致使很多制度都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影响了相关工作的科学性,难以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再加之有些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对内部机构的设置不够科学,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不够明确,企业责任制管理推进不够彻底,很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存在职能交叉或重叠现象,导致其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互相推诿,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影响了工作的实施质量,这对企业整体的发展是比较不利的[2]。
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都缺乏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中部分岗位的设置不够合理,有些部门之间职能重叠现象较为严重,在发生问题时企业难以及时找到负责人,相应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第二,企业在推进预算管理工作时,预算的变更或修改较为随意,很多决策活动都是由企业一把手决定的,难以兼顾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利益。第三,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没有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地使用,内部控制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相关信息得不到及时地传递,部门之间难以得到及时地交流和沟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核算、财务报告及财务分析等数据来自企业的各个部门,其是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及协作配合的。在此过程中,企业相关部门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编制、汇总、分析及整理等过程,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在此情况下,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则信息不仅难以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企业财务数据极易出现失真现象,很多决策活动也不能得到充足的信息支持,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必然会受到影响。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而言,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其实施的重要基调,它会对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产生重要影响,自然也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产生作用。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和内部控制实际需求出发,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改进和优化。
第一,企业要对自身的治理机构进行改进和优化,并对企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更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并提高内部机构设置的科学性,保证运营机制可以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同时,对于企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职能交叉及重叠现象,企业必须根据内部控制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整体的优化。另外,对于企业各部门的决策、执行及监督机制的权限要进行明确,保证不相容岗位之间是互相分离的,同时企业也可以推行归口管理,保证权责利的统一,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合作和配合。
第二,企业要对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进行强化,并在工作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理念进行宣传。企业文化的宣传可以使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个人归属感得到提升,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作用。内部控制理念的宣传可以使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及其制度规范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可以得到强化,更好地参与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也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第三,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在运营管理工作中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针对岗位职能及特性安排人才培养工作,可以定期组织交流及培训活动,比如在对会计岗位的人才进行培养时,企业可以从相关法律法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技能三个方面进行,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懂财务工作,还要懂业务工作,逐渐促进企业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核算型人才向现代企业综合型管理人才的转变,为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其对相关风险进行更加有效的防控,提高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提高,以逐步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方面,企业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企业要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进行加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保证,也是其最为主要的实施依据。企业在此过程中要从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出发,用长远的、前瞻性的眼光审视内部控制工作,并制定覆盖企业全部业务及事项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企业要加强自身组织机构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导》为依据,提高相关内部控制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性和独立性,保证内部控制机构的责任可以得到明确[3]。
第三,企业要合理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与内部控制工作相适应的信息配套系统,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保证其传递效率,以便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是一个全面性较高、实施过程涉及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其可以实现对企业相关工作的全程和全员控制。对于企业而言,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相关信息数据的缺失和滞后,都会影响其整个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信息准确性及传递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并建立与企业财务工作及业务工作相适应的软件,以提高相应工作的实施效率和效果。比如,企业可以将办公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及绩效考核系统等应用到采购、生产及销售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合理利用大数据平台,以便为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完整性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对数据信息分析工作的加强,对当下企业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比如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客户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以便对相关工作进行改进,提高企业的内部生产力。
第二,企业要加强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以促进企业信息数据的有效控制,这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和相关数据信息,还有利于数据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提高,更有利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此过程中,企业各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以便对市场做出更加准确、科学的预测和判断,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对风险进行更加有效地控制,自身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4]。
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为中心,首先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了简述,然后分析了其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其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对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在此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也会有所提升,相关工作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落实,推动企业更加健康、长远、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