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文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语文教学过度注重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欠缺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缺乏动手创造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针对这一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要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方面发展型人才。教师要深入了解当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改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纵观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当作教育教学的重要评价指标。教师从应试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处理、对学生进行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功利性”越发严重。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抵触语文学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示:语文科目教学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在丰富其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的综合思维得到发展,进而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向着更高层次的教育方向发展。教师应当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首要教学目标设置为“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把最终教育目的设置为“助力学生取得更好发展”。教师要对教学模式做出有效改进,给学生创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语文知识积累、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应用能力提高等层次递进的学习过程。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过度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成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完成课后布置的语文习题和任务,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拥有自身审美水平及丰富的文学素养,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2]。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从自身教学观念入手,深入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渗入日常教学中,使语文教学质量取得进一步提高。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课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认为学好语文只需要掌握书本知识。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基于此,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课本知识,还要扩展课外知识。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解关于品格、道德等方面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新文章的同时,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教师要多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材选择,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实现生活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经典的儒家名言,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理解水平,还让学生学习了儒家为人处世的态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选择经典作品中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要客观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表扬学生。教师还可以多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作文竞赛、诗词朗诵等,让学生不断地扩充知识储备、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创新。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可以更好地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担。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想法超前且大胆。学生可以快速认知新的科技或事物,并积极尝试把自己的想法转化成实物[3]。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进行大胆创新。教师要宽容学生犯下的错误,并通过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文章结尾改成开放式结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通过诗歌等多种创作方式,给文章留下独具个性的结尾。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有展示作品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助力,学生大胆展示自身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智慧,以提升写作水平。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材中的科普类文章篇幅得到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发掘教材文本中的科普知识,构建多元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不仅蕴含温柔、细腻的思想感情,还包含着客观、理性的科学知识。教师通过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科学探究意识。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会自主探究,进行创新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近年来,合作学习法、情境创设法、微课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基于此,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从而大幅度地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蚊子与狮子》一课时,区别于传统的让学生进行背诵、朗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蚊子和狮子,分角色朗读课文,由教师担任旁白,朗读效果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深刻感悟角色思想动态的同时,真正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文章内容。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使其学习活动更具条理性、逻辑性,进而不断提高个人的学科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应积极开拓和实践。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积极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