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健
2019年,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财政逆周期调节,推动全市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收入2410亿元,完成预算121.7%,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税收收入1634亿元,完成预算94%,增长0.6%;非税收入776亿元,完成预算321.1%,增长61.2%。一般公共支出350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96.4%,增长13.1%。
一是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头等大事抓紧快办,紧盯学习领会、研究部署、督促办理等各个环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深入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入查摆问题,逐项抓好整改。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进行警示提醒。坚守政治机关定位,将党内法规学习列为党组会固定内容,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强化党员意识。
二是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绝不因财政收入减少、支出缺口加大而打折扣、搞变通。全面落实增值税降率、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全国统一的税收减免政策,对国家授权地方确定减征幅度的“六税两附加”实行“顶格减免”,除涉及公共安全和生态资源项目外,对收费基金实行“三个一律免征”,全面取消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收费,降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730亿元,直接减少地方收入520亿元。
三是开源节流盘活资源资产。从严从紧安排预算,年初一般性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别压减15%和50%以上。10月份,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办45号文件要求,及时印发文件,通过收回各部门当年预算或核减下年预算的方式,市级一般性支出和 “三公经费”分别压减20%和30%的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对市区两级所有预算单位沉淀资金进行集中清理,累计收回90亿元。高标准开展清理消化存量暂付款工作,逐区核定每年不得低于消化20%的硬指标,累计清理暂付款636.8亿元,占2018年余额的46.2%。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房产排查梳理,依法将政府持有的特定企业股权转让收入和罚没收入集中收缴入库。
四是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市财政累计投入90.9亿元,全力做好20项民心工程资金保障。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269亿元,大力支持736、875项目和渤海综合治理。高标准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资金保障,累计安排31.54亿元,增长25.9%,占一般公共收入的1.3%,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投入16.94亿元,增长43%,占一般公共收入的0.7%,增幅和占比在东部9省市中位列第一。市财政积极筹集400亿元资金,集中支持206个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以上,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五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安排智能制造专项23.5亿元,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738个。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建立高成长企业分级分类扶持体系,完善企业研发后补助政策。支持做大做强海河产业基金,设立规模50亿元的融资担保发展基金,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式签订融资再担保合作协议,亚投行灾备中心获批在滨海新区设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保障机制。深入落实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六是严格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全面压实各区各部门属地属事责任,严格落实化债方案,多渠道筹措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同时依法剔除、注销部分债务或合规市场化转为经营性债务,完成了债务风险 “退红进橙”工作任务。建立基层财政运行风险监测体系和市对区“三保”预算事前审核机制,坚持 “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对债务偿还和 “三保”支出方面出现短期资金压力的区,积极通过财政借款、资金调度等方式给予支持,从四季度开始,对个别“三保”支出风险突出的区财政国库账户实施监管措施,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
七是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行零基预算管理,改变“基数+增长”的预算分配方式,在行政开支上打好“铁算盘”,在项目安排上实行“零基数”,统筹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支出。加快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天津教育、科技等领域改革实施方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制定出台天津实施方案。强化国资预算统筹管理,市属企业利润上缴比例统一调整为23%,国有资本收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调整为30%。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预算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增收基础不牢固,新兴产业支撑作用还不够强,收入结构有待优化;二是财政支出刚性特征明显,预算平衡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较大,债务结构不合理,部分区债务化解和“三保”支出压力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四是一些部门和单位绩效意识不强,财务管理较为粗放,预算绩效约束作用尚未有效发挥,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强调的是,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对经济财政运行带来明显影响。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做好2020年财政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打开脑袋上的“津门”,通过理念更新促进作风转变,通过作风转变激发担当作为,主动对标新发展理念,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做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各项工作,深入分析疫情对经济运行和财政收支的影响,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努力对冲疫情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胜贡献财政力量。要更加注重支出结构调整,坚决落实真过紧日子要求,大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严防财政运行风险。
按照上述工作要求,要围绕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着力做好开源节流、优化支出、自身建设三篇文章。开源节流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好日子,开源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要通过积极培植财源税源、盘活存量资源资产、加强资金统筹整合等方式挖潜增收,节流要通过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砍掉一切非必要开支、严格核定项目预算等方式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优化支出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严谨细致推出并落实好各项财税支持政策。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以收定支、有保有压,调整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更加突出政策重点,不断强化“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刚性支出需要。更加突出执行效率,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确保各项预算资金尽快拨付、发挥效益。更加突出绩效管理,实行预算编制同步设置绩效目标、预算执行强化考核调度、绩效考核结果与转年预算安排相挂钩,将绩效管理贯穿于全过程、各方面。自身建设就是,政治要硬,想问题办事情自觉从政治上考量,大局中行动,要在疫情防控一线和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的战场上,冲锋在前,让党旗高高飘扬。格局要大,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坚决破除“一亩三分地”。素质要高,大规模开展业务培训,鼓励干部参加各类资格考试,推动知识更新、能力提高。作风要优,积极营造“痛快办事”“想法办成事”氛围,以作为和业绩论英雄。具体来讲,要重点做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是政治为先。要巩固深化和运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批示和重要论述,工作中的困难、改革遇到的难关,要自觉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去找方法、找答案。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重大项目建设、商务经贸活动、稳岗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挑战,以财政责任担当之勇、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全力确保财政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深入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体抓好落实,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管理监督。
二是松紧兼顾。积极财政政策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保持合理适度财政支出强度,优化资金配置和结构、提高使用效益。当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是把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和天津市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实到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让企业轻装上阵。同时,自疫情发生以来,天津财政收入下行趋势凸显,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要坚持从严从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把过紧日子的要求真正贯彻到逻辑思维、财政管理、方式手段、依法理财等各个方面。要切实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追加事项,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要勤俭办一切事业,不必要的项目支出要坚决取消,一般性支出要压减15%以上,同时从严控制“三公”经费。要坚决扭转大手大脚花钱的思维惯性,加大预算编审环节评审力度,强化财政供养人员真实性审核,规范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充实项目库管理,夯实数据基础,将各项支出细化分解至具体用途和使用单位,对市政设施和公共事业运营实行成本规制,提高财政补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是盘活存量。强化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对执行率低、未细化的项目支出,一律核减预算统筹安排使用。会同机关局、住建委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房产进行再排查、再清理,彻底摸清底数,对在用房产实行统筹调配,减少租房开支,对闲置房产通过拍卖、出租、转让等方式分类处置、及时变现。除房产外,对于各部门掌握企业股权、大型仪器设备、有价证券等存量资产,也要积极采取市场化方式处置。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协调解决证照不全、产权纠纷等问题,为盘活存量资源资产创造有利条件。预算执行中要加大存量资金和资产盘活力度,对不具备实施条件、项目进展缓慢以及预计难以支出的项目,按规定收回资金统筹用于重点支出。
四是有保有压。落实零基预算要求,压减政府投资规模,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特别是低效无效、标准过高和非必须的项目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刚性支出,具体包括“三保”支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出、地方政府债券付息支出、国家统一规定保障范围和支出标准的民生支出、国家有关政策已明确必须由政府承担的据实结算支出等5个方面。按照提质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财政资金重点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新动能引育、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把钱用在刀刃上。
五是防范风险。要强化风险意识,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既警惕财政领域的风险,也防范其他领域传导过来的风险。要用足用好新增债券资金,优化项目收益与融资自平衡方案,严格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各区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化债属地属事责任,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隐性债务存量,确保债务率处于合理区间,切实巩固“退红”成果。各区财政要把防风险放在第一位,留足“三保”资金,用自己的钱保自己的“三保”支出,同时严禁擅自对现有民生政策提高标准或扩大范围。要大力清理存量暂付款,新增暂付款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5%。要保持合理库款规模,库款余额不低于月均支出的40%,牢牢兜住“三保”底线。
六是强化治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是对政府部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地位突出、作用特殊。要严把财政风险关,跟踪掌握财政运行态势以及疫情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情况,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维护社会稳定;要密切关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政策新动态,推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到位,进一步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紧缺困境;要及时分析各行业特别是受疫情直接冲击较大行业的税负和社保费变化情况,关注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优惠利率、贷款贴息等政策生效,恢复和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同时,要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区财政关系,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城乡住房保障、应急救援、自然资源等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调整区域扶持政策,建立以“专项资金+产业导向+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统一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等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努力实现预算管理全流程的数据贯通、动态反映、有效控制、及时预警。2020年市级预算单位要使用新系统开展支付业务,全市要统一应用新系统编制2021年部门预算,各区最晚于2021年1月1日完成启用新系统开展支付业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好宣传引导,精心组织培训,做好业务流程和岗责梳理,满足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进要求。
七是提升绩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应对财政收支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市区两级财政要同步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算编制环节要突出绩效导向,各部门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预算执行环节要加强绩效监控,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特别要严控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对超概项目暂缓或停止拨款。决算环节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实现部门绩效自评全覆盖,增加财政重点评价项目数量,扩大资金规模,提高评价质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刚性约束,健全结果反馈制度和问题整改责任制,完善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推动绩效信息随同预决算报送人大并依法予以公开。各区财政要充实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和人员力量,尽快出台本区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八是锻造铁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市委重要文件,全面学习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坚决克服好人主义、破除圈子文化,特别是在当前预算安排从严从紧的情况下,既不能不讲原则,随便开口子,又不能搞双重标准,厚此薄彼。在全系统营造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多想办成事的方法,不找不办事的理由。增强培训实效,着力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进一步增强财政干部新形势下驾驭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旗帜鲜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注重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为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提供平台,对制度落实不力、工作懈怠、违反制度的追究责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