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顺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南门小学,福建三明 365000)
素质教育理念指出,教师不能仅传授给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还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锻炼与发展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以让学生获得综合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受到了越来越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意识到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批判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已有认知与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提出自身认识、理解与看法的一种思维品质。具备良好批判性思维的个体,不会局限于他人的认识与看法,能以一种客观、全面的视角去审视、评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1]。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任意提出的想法,而是有着其切实可行的原因,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一直更新。当前社会需要的不是人云亦云的人,而是具有独到见解并能付诸实践加以验证的高素质人才。如此一来,这些人才才能始终保持着审视、批判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以此为基础,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而这显然将形成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才批判性思维的要求。这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原因之一。
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需要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认知、建构自身的认知经验及相关的框架体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一鲜明特征,决定了学生若只是聆听教师的简单讲解,则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学生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分析,不断发现与探索,才能从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而要想更好地进行思考、分析与探索,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如此才能将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呈现在实践活动中[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一特征,也表明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切实可行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萌芽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学生若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将会为日后的进步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与引导,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及生活中客观、科学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并在认真思考与探索之后提出自己创造性的看法。可以说,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行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学生才能在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看法,长此以往,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才能获得显著的提升,从而得到良性的锻炼和发展。例如,在“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在认真回忆与思考了自己平时接触到电风扇后会产生疑惑:“为什么电风扇都是三片的呢?”还有的学生认为:“夏天那么热,为什么不能多增加几片扇叶呢,这样电风扇吹出来的风不就更凉快了吗?”面对学生提出的疑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从这些疑惑点来导入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想”和“做”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两大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由此出发,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亲自经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归纳总结知识,整个过程都要有学生的亲自参与。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才能获得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也才能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高。对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经历、参与,以批判性的视角去分析、感知事物。
例如,在开展“小学生上网大家谈”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立足日常社会生活实际,对“小学生上网”这一问题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明确当前小学生使用网络的需求,以及网络给小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及不良影响。在亲自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在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对网络这一新兴事物的正确认识,会对网络形成批判性的认知,并能以客观、科学的视角去正确看待网络。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对锻炼与发展他们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所在。
锻炼与发展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他们日后的进步与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的。因此,在日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笔者会继续研究和探索,努力找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结合点,在切实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视角看待事物,并使他们获得持续性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