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外汇管理工作需把握好“六个统筹平衡”

2020-11-25 11:31
中国外汇 2020年9期
关键词:微观外汇跨境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也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攻关期,加之受年初以来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要做好基层外汇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重点把握好“六个统筹平衡”。

统筹平衡好加强党建与高效履职的关系

一是要充分凸显党建政治引领作用。外汇管理系统承担着维护国际收支平衡、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重要职责,要始终坚持和强化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政治建设,自觉把外汇管理工作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中去谋划,始终把政治标准贯穿于履职全过程,确保各项业务工作始终处于正确的政治方向之下。

二是切实强化党建组织保障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业务工作必须要有坚实的思想保障。面对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更需要保持定力、坚守信念,注重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更需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发挥各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新形势下高效履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积极推动党建与履职的深度融合。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党建学习要联系落实到具体业务上,业务学习要注重从政治上理解其渊源与要求;推动党建任务与业务重点相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作风改进与为民服务相结合,把金融为民理念落到具体业务中,坚持以政治标准引领业务发展,以抓好党建促进高效履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与防控履职风险相结合,将防范廉政风险与业务风险贯通起来,注重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纪律规定嵌入到依法高效履职的各项规章制度中,着力构建党建与履职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统筹平衡好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的关系

一是把握好宏观审慎的系统性特征。宏观审慎管理以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防范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总体目标,注重通过逆周期、市场化方式,调控外汇市场主体的顺周期行为。主要是从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等政策工具、建立宏观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完善资本项目开放的机制设计等方面,构建系统性的政策体系。

二是把握好微观监管的合规性要求。微观监管旨在维护外汇管理政策的稳定性和可信度,通过真实性审核、行为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三支柱”实现政策目标。其中,真实性审核是要科学判断交易需求和交易背景的真实性,确保现有外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和开放进程的可控性;行为监管重在维护外汇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微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防止和避免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过度外汇投机和“羊群行为”引发系统性风险。

三是坚持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的协同推进。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虽然维度不同,各有侧重,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维护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两者内在统一,共同构建形成了防范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制度屏障,以及适应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管理框架。在实践中,既要在宏观审慎框架内强化微观监管,也要通过微观监管丰富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努力做到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统筹平衡好扩大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一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扩大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但开放不是无条件、无限制的,在研究制定各类开放创新政策方案时,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对外开放为目标,同时也要坚持跨境交易“留痕”、违法违规交易可追查等基本原则。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助力和服务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是在有序开放进程中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伴随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进一步加大,跨境证券投资规模和频率的增加可能会加大未来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因此,在开放的同时要高度警惕外部冲击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完善各类风险应对预案,在健全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监测分析能力,丰富管理工具箱,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是注重利用开放手段疏导缓释风险压力。要将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善于总结分析外汇领域风险形成机理,找准问题根源,积极寻求运用改革的思路去弥补漏洞、解决问题,努力降低“暗箱操作”等外汇领域的潜在风险,实现风险的可视可查、可管可控。

统筹平衡好鼓励创新与强化监管的关系

一是努力营造适合创新的政策环境。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开展贸易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全面优化跨境金融服务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跨境金融创新行动,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金融外汇支持实体经济的效能。

二是积极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要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模式,加强跨部门的交流合作,既要保障真实合规贸易的正常开展,也要精准打击虚假违规贸易。要持续完善跨境金融服务监管,紧盯“交易环节”和“汇兑环节”,严厉打击各种直接或变相的跨境金融服务“无照驾驶”,切实维护外汇市场的良好秩序。

三是运用科技创新提升监管效能。要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动外汇监管方式的创新,逐步实现监管规则数字化、监管内容可视化、监管过程智能化、监管设施平台化“四位一体”的外汇科技监管应用体系,不断提升外汇监管效能。

统筹平衡好内部管理与对外服务的关系

一是要全面提升服务意识。基层外汇管理部门站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在履职实践中要牢固树立金融为民的理念,全面落实“放管服”的改革要求,持续推动金融外汇领域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推行行政审批网上受理、审查,不断提升为涉外主体服务的质量。

二是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在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对外履职事务中,要时刻绷紧依法合规这根弦,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全流程的监督。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履职的每个环节,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主动做好政务公开,避免由于疏于管理、服务质量差、程序有瑕疵、沟通不到位等原因,引发不必要的投诉、负面舆情乃至行政诉讼等风险。

三是持续完善依法高效履职的制度体系。要紧紧围绕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理顺流程、控制风险等重点,加快健全完善外汇管理内控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对外履职的制度保障;要及时梳理对外履职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业务变化和履职要求,持续改善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规范化履职水平。

统筹平衡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

一是积极做好金融外汇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要继续用好外汇政策绿色通道,简化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的进口付汇、捐款收汇等业务的办理要求。优化外汇政务服务,支持市场主体通过“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等“非接触”方式办理外汇业务。要满足个人向境外汇缴学费等正常外汇业务的需求,鼓励个人通过线上渠道,“足不出户”办理业务。

二是全力支持涉外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要指导相关金融机构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按照实需原则,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网上速办,支持受疫情影响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尽快恢复正常贸易投资活动。要加快落实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优惠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使受影响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优惠金融外汇政策的扶持支持,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三是助推区域涉外经济企稳反弹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在防控中发展、在发展中防控,突出“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辩证、科学地分析、评估疫情对地区涉外经济发展的影响;要紧抓国家近期出台的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紧跟加快扩大开放进程和实现“六稳”的具体措施,紧盯地方涉外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针对性地优化创新金融外汇的产品和服务,在支持夺取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助推地方涉外经济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微观外汇跨境
乡村的“功能”——振兴乡村的“微观”推进
论跨境资金池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微观的山水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
宏观把握 微观提炼——我的楹联创作感悟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