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0-11-25 10:16杨文妹
名师在线 2020年3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维课程

杨文妹

(福建省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武夷山 354300)

引 言

目前,计算机运用能力已成为判断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计算思维的培养关乎着计算应用能力的运用。教师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能运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现状

本文所说的计算思维是指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原理后,能有计划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如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目前,教师在开展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今后的高考毫无益处,所以不会花费过多时间在这门课程上。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学生对目前信息技术学习的错误认知,改变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学教学的必修课程,但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较高、教学能力良好,但遗憾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并未开展计算机技能的实践教学,没能深入挖掘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缺乏热情,只是应付了事,无法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倘若从未意识到培养计算思维的重要性,那么在日常教学时,就不会关注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降低。此外,受我国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关注程度很低,且学生的精力也都集中在考试科目上,他们不愿在信息技术上花费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计算思维,同时秉承科学的教学观念,积极寻找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从而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多样化教学手法

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教学,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经验,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并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积极探索、自学,对实践充满信心,从中学生的发展情况入手,保持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再次,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与教师保持同一步调。最后,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协作、小组讨论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三)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活力、生活气息,教师需要将课堂知识融入生活中,并引导学生运用课堂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情境,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3]。以“搜索引擎及类型”这一单元为例,由于该单元基础知识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对知识的研究比较抗拒。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对搜索引擎的讲解,将各大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及创建者的经历分享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对搜索引擎的好奇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搜索引擎的研究、探索,进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发展学生计算思维

当前,相当多的家长、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思维的理解不到位,他们单纯地认为计算思维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信息技术教学不过是讲解一些基础原理知识,存在很大的思想误区。因此,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软件程序的讲解上,对教学成果的要求也不过是让学生制作出一些亮眼的作品。这往往导致学生误以为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足够。而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则认为学生的成绩达标即可,课程太过深入会导致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在主科学习上,浪费学校教学课时。在这些错误认知下,不少中学会缩减甚至直接取消信息技术课程。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发展。

这种简单地将计算思维认同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认知,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而计算思维则更侧重问题的求解。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自己提出的问题,并通过细分步骤、转化问题模型、反复对比模型的不同之处,深入探讨并总结问题的不同求解方式。在对问题进行求解的过程中,学生主动体现出的或者说被训练出的思维就是计算思维。因此,计算思维并不是专属于如程序员、工程师及科学家这类特殊群体,它跟学生的算数、阅读、写作等能力大同小异,是每位学生都应掌握的能力[4]。由此可见,家长和教师应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学生计算思维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氛围,这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

(五)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拓展计算思维

在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而只依赖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否则,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只会停留在表象上。学生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的潮流,依靠课堂所积累的知识,充分发挥计算思维,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要建立生动的课堂环境,积极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散思维,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5]。

例如,“PPT 自选图形的绘制”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绘制几何图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延伸到课外,首先,依据学校上学和放学的高峰期校门口人流量过大的问题,提出如何引导司机有序通过校门口,以防止交通意外发生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危害之处,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设计交通标志,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如何绘制交通标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求解问题的能力,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

除此之外,计算思维的实质还是人类的思维,而且受性格、生活习惯,以及成长条件、个人的文化素养的影响,每个人的计算思维都不尽相同。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了解他人思维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六)因材施教,内化计算思维

正如前文提及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计算思维时,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差异,不能让“机械式”的教学磨灭这种思维的不同,否则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主动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调整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教师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保证小组内每位成员的综合实力在同一水准。倘若小组间的差异明显,教师可以根据差异设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寻找更高效、更合理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图像处理任务时,可以按照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第一组成员综合实力比较突出,接受课堂教学内容较快,因此,教师在预留课后任务时,应减少基本理论知识的作业,侧重于高难度、有挑战性的作业,以提高其计算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组成员综合实力一般,与第一组成员相比,其创新思维比较缺乏,但又具备相对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所以,教师在预留课后任务时,应将高难度知识和基础知识题有机结合。这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又能适当提高其综合能力。第三组成员综合实力较弱、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与其他两组成员相比存在很大的欠缺,因此,该组成员很难有效消化、吸收教师所授知识点。所以教师在预留课后任务时,需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保证学生能有效掌握基本原理的运用。分层设置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充分考虑了学生间的差异性,还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计算思维的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侧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目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之间的竞争已经转移到计算思维能力的比拼。所以,教师不仅要充分讲解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从多角度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思维课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维跳跳糖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