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绘本”,生动“课堂”
——统编教材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绘本故事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25 09:29李建丽
读与写 2020年6期
关键词:拖拉道德与法治绘本

李建丽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云会中心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于儿童生活的综合课程。小学低年段融入一个新的主要栏目——绘本故事。绘本是一种叙事文体,结合了儿童最喜欢的图片和文字,它采用第一人称“我”,以图为叙事主体,降低小学低段儿童阅读难度,同时以“亲切感”进入孩子真切的世界。采用绘本教学,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孩子学习,同时能渗入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培养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

1.绘本故事的主要形式

1.1 说明式叙事。说明式叙事通过绘画的方式说明一个活动情境或过程,通常出现在正文中,如第一册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从两个不同的孩子在家、上学路上及到学校的不同表现,来体现孩子上学的不同经历与心境。

1.2 讲述式叙事。讲述式叙事是通过绘画讲述一个简短故事或道理。它有时出现在正文中,构成一个栏目或环节;有时出现在教材下三分之一处,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绘画来讲述故事,成为副版绘本。如第二册第1课中《皮皮的故事》,通过连续八张图片,讲述了皮皮小猪怎么从不爱干净整洁变为爱整洁的故事。

2.绘本故事有效使用的策略

2.1 巧抓时机——让绘本故事焕发最大魅力。绘本故事的使用时机,在教学中能否合理、高效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把握时机,合理使用绘本,往往是教材使用的最大化效益体现。

(1)情境交融时,用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共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孩子们读故事时,他们会无意识地进入故事并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到达情景交融的时候,通过故事的方式,往往更易让学生把握知识,接受道理。

如《可爱的动物》中的副版绘本故事《我和小蜻蜓》,我采用问题推进阅读:“我”用什么方法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如果你是小蜻蜓会喜欢吗?怎样做才是真喜欢?让孩子把自己当成一只小蜻蜓,想一想小蜻蜓失去自由后可能遇到危险和感到的痛苦,进行移情教学,用绘本中的“我”来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指导正确的道德行为,明白:给予动物自由,才是真正喜爱动物,把保护动物落实到行动中。

在教学中,借助情境教学和现实生活情境,我们可以感受到绘本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引起深刻的共鸣。

(2)高潮起伏时,用绘本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绘本故事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实际生活中,以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件为故事原型,经过巧妙的文本加工产生的。绘本故事教学应自然地和儿童的生活进行链接,引发儿童与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对话,深入思考探究。在进入课堂高潮时,一年级学生往往出现放得开,却收不回的现象。快乐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但我们更希望孩子在开心快乐的同时,学会思考,反思自身,让教学真正直达孩子内心。

在《大家一起来》一课中,通过教学,学生明白了互相帮助、合作的好处。接着老师趁热打铁,进入下一绘本故事《为啥合作不下去》,通过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合作不下去的原因,并派代表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有分工、巧配合、遇问题、不埋怨”,知道合作需要掌握方法,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

思考,相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有挑战意义的,但有时孩子会给我们意料不到的答案。互动交流中,我们更感受到“人小,心不小;人小,志不小”的志气,让孩子学会思考,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2 二度开发——让绘本故事更具张力。《道德与法治》中的绘本故事,直观地呈现教材的内容与道理,若能够巧妙利用,深度开发,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加深道德认知,培养多元化思维,达到普通说教无法比拟的效果。

2.2.1 放大绘本细节,让绘本故事更具效力。注重细节是绘本故事的一个特点。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水平,指导观察图画,对细节进行解读,利于理解绘本故事,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1)解读图上细节,让情境更有趣。在绘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们读图,让学生通过画面“读”出其中大意,并努力引导学生去解读图上内容,关注图上的一些小细节,发现问题,从而展开教学。

如:《上学路上》教材中插图丰富。在教学中,我以“点”带“面”,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将上学方式中“孩子父母没时间接送,大家拼车上、下学”的上学方式作为1个“点”,然后开放上学情境,渗透“上学道路不同,和平、安全进入课堂”的规则和相关的法律教育。

当教师指导学生对绘本内容展开深度的解读,用“放大镜”去观察,就会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发挥绘本育人的巨大优势。

(2)细挖图后细节,让生活更有味。绘本图后的细节,也起着极大的指导作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将细节无限放大,发现奇妙的地方,体会绘本的内在魅力。

在《开开心心上学去》一课中,插图中讲道:“我的书包是奶奶亲手做的”,在教学时,不仅要达到了“让孩子知道自己书包从哪里来”这一目标,还要深挖这幅图后面蕴含了不同的家庭情况,有着不同的期待;暗含情感之线:家人的爱。

2.2.2 补充绘本故事,让绘本知识厚起来。绘本的内容丰富多样,侧重于图片与文字的关系,但受版面等限制,文字、篇幅较少,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内容作出深刻的解读,进行必要补充。

如第一册第15课《快乐过新年》的第2课时“大家一起过春节”,以绘本的形式展示了过春节的一些习俗:挂灯笼、穿新衣、贴对联,贴福字。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此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同时要关注不同民族的风俗。

2.2.3 改编绘本故事,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儿童的生活是具体而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包含道德准则和实践智慧。由于不同地区孩子学情的不同,教材中的绘本故事需要创造性的改编、调整,从而让孩子得到真切体验,调动其主动思维,获得知识和技能。

如: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第二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这位老师改编了教材中《风的朋友》这一绘本,以画配小诗的形式重新补充了诗句内容,将风的朋友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更贴近学生,有助于灵动地进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2.4 整合绘本故事,让绘本与生活链接。在教学中,与绘本中人物进行多元对话,利于学生真情流露。因此引导学生认知绘本故事中的情节,给予充足的时间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连接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认知体验生活。在教学《我们有精神》中的副版绘本故事《谁精神》时,我这样展开课堂教学:(1)看绘本故事,PPT呈现内容,找找,故事中谁精神?同桌讨论:长得美、声音响就是“精神”吗?交流自己对“精神”的理解。(2)找找生活中“精神”的我们。(3)怎样才能有精神?交流讨论对比图。(4)“我有精神小妙招”:让孩子说说,怎么做有精神?当你出现不太精神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听听大家的意见。最后制作“妙招分享卡”,送给好朋友。

通过这样的教学,以绘本为切入点,联系孩子的真实生活,最后用来指导生活,帮助孩子实现外在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3 多元方式——让绘本故事迸发活力。

绘本故事题材丰富,寓意广泛,在教学时,通过表演、小游戏、想象续编等不同的实践活动方式,让静态的绘本在学生脑海中“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2.3.1 演绎绘本:让绘本故事成为课堂调剂品。绘本教学,不仅要阅读故事或听故事,还必须指导儿童与绘本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组织儿童表演,并通过表演体验人物的思维和情感,亲身感悟道德与法治教育意义,提升换位思考和移情能力。在《不做“小马虎”》一课中,引导学生阅读《小马虎添麻烦》,接着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感受孩子自己落东西后让父母送东西来所遇到的一些麻烦。学生通过“看一看,演一演”逐渐明白拖拉的坏习惯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

乐学,是吸引孩子学习的基础。在与绘本的互动中,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一声声兴奋的“我来”,让绘本故事成为课堂的快乐点。

2.3.2 整合绘本:让绘本故事成为精神成长所。绘本内容丰富,其中渗透着一些深入浅出的科学知识。一年级学生在认识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低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把绘本知识进行整合,用绘本中的生活与人物的做法作参照,把自己代入故事中,促进学生自己精神世界的成长,提升道德品质。

如《别伤着自己》一课,绘本通过明明被小狗咬伤的生活情境,了解为什么会被小狗咬。然后,让孩子联系自己生活,思考“还有什么会伤害自己?”根据自己的日常的生活经验,找出会伤着自己的一些做法,学会保护自己。接着,再次看图学习绘本“受伤了怎么办”。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话题进行拓展,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一旦受伤后采取的自救自护方法,同时还要渗透“危险发生了,一定要告诉大人”这一思想,进而指导现实生活。

2.3.3 续编绘本:让绘本故事成为思维迸发点。绘本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用图画与文字一起来讲述,在绘本里,故事的生命就在其蕴含的道理中。

如《我不拖拉》一课,教师在教学最后环节讲述故事《梦游拖拉国》。“丽丽在梦中接受拖拉国的邀请,参加跳远比赛……,有的运动员比赛号码簿不见了,有的运动员还在系鞋带,”,教师读到此,启发引导学生续编故事,进一步感受做事拖拉的坏处。

孩子们通过自己续编故事,从讲述拖拉的行为表现,探究活动心理,主动克服拖拉行为,和拖拉行为说再见,将道德意志落实到行动中,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3.4 创作绘本:让绘本故事成为个性展示台。绘本是教材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还要对绘本展开创作活动,延伸课堂训练长度,引发展开推演式联想,让学生在创作绘本活动中达成认知系统的构建。

如《玩得真开心》中,教材中很多插图有关“在家玩什么”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老师布置一个绘画创作的任务:构思、绘画绘本,将在家玩的情况直接呈现出来。成果展示时,有学生这样说:放学后,我和邻居小哥哥一起玩跳凳子,运动后休息一下,再一起看书。也有学生说:我放学后自己一个人玩,我喜欢观察昆虫。还有的说:我喜欢画画,看我画得怎么样……教师及时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

以绘本创作形式展开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绘本认识视野,帮助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3.结语

松居直说:“好的绘本就像一颗快乐的种子,让孩子们充满喜悦,与他们一起成长。”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合理使用好绘本教学,让绘本浸润学生心灵,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使道德无痕的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态度,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拖拉道德与法治绘本
绘本
绘本
拒绝拖拉
绘本
“拖拉”同桌
你是“拖拉王”吗
你是“拖拉王”吗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