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英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东风小学 四川 攀枝花 617061)
作业作为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作业检查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语文作业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认识的偏狭加之“应试”的指向,导致作业无奈地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与之相对应的作业评价,也往往只是教师一人对学生所呈现的学习结果——文本,做出正误的判定。这样的评价只重结果,对过程考虑不多,属于终结性评价。传统的作业评价存在着三个“单一”:评价的对象形式单一,通常都是文本作业;评价的主体单一,一般是老师一手包办,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评价的形式单一,都是一些毫无感情的符号——“√”或“×”。亦或是一些刻板的评语:“好”、“重做”、“不认真”,再者就是试卷上那一个个冷酷的分数。这样的定量评价,逐渐消钝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或者只为了分数而学,对问题的本身并不关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爱学。(1)做资料卡。在学一篇课文之前,我留预习作业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卡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的财富。不要小看学生做成的这张小小资料卡,它里边可渗透着孩子们不少的汗水。从中,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锻炼。(2)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
3.1 作业是教师了解掌握知识情况的指示剂。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教师是不可能全程监控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此只有通过其他手段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为有效地手段就是留作业。通过批改课后学生的作业,教师就基本上对每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以弥补学生课上知识的欠缺部分。
3.2 作业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授课、总结、拓展知识、作业几部分,每一部分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无论是缺少了哪一环节,都会使语文教学显得不完整甚至无法进行。前几项都是对新旧知识的复习与传授,而作业则是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同时还可以对所学新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加深。众所周知,学习任何一种技艺或知识,都需要一个不断反复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熟练的掌握。
在作业的评判批改中,大多数教师都能较负责任地进行批改,但是事实上也有很多教师采用了不负责任的做法。(1)学生代看作业。有的作业收上来以后,教师根本就不看一眼,只是让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批改。这种做法在一些班级容量较大的学校较为常见,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为了省事,二是学生太多教师批改作业,工作量太大。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都是教师不负责任的做法,留作业和写作业都成为一种负担。(2)直接打对号。有一部分教师为了应付家长和领导的检查,对于学生的作业根本就不检查,只是象征性地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对号就算是批改了作业。据笔者的实际调查,这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比较常见,年长的教师比年轻的教师所占比例偏大。这就直接导致作业只是流于形式,教师不认真批改,学生也就不认真书写,作业也就失去了意义。
总之,个性化的语文作业应由单一机械的练习,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的方向改变,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最大限度地向课外延伸,模糊课内外的界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全方面、多层次的个性化评价代替单一的知识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个性化作业使学生爱上做作业,爱上学习,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