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帆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
计算思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够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又将这种思维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寻找计算思维的培养点。笔者认为可以将抽象的计算思维的概念融合到运用xDing编程软件设计趣味游戏的过程中,将任务分解、算法多样化、程序化等计算思维的思想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适当的反馈方式,推动教学进程的发展,促成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与呈现。
“同学们,‘幸运大抽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吴老师把这个游戏带到了课堂上,有哪位同学想来尝试一下?奖品真实有效,百分百中奖!”笔者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一阵欢呼,纷纷举起了小手。两位学生被随机选中,从“幸运大转盘”开始转动到停止,全班学生都全神贯注,想看看究竟能获得什么奖品。两轮游戏结束,“幸运同学”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小奖品,其他学生的脸上写满了“羡慕”……笔者顺势说道:“其实这样的小游戏,我们自己也可以设计!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xDing游戏设计之《幸运大转盘》!”
案例分析:本节课伊始,没有直入主题,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当“幸运同学”感受游戏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这便是一堂课精彩的开始。正是因为“幸运大抽奖”游戏本身的吸引力,所有的学生都能细致入微地去观察,去感知,知晓游戏的界面,明确游戏的规则。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全体学生都有“玩一玩”的体验,为后面的需求分析和游戏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本节课游戏设计的主题,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笔者提问。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一位学生主动举手:“我觉得就是开始制作了!”我问他:“那你想好怎么做了吗?”他回答:“大概吧!”我对学生们说:“既然要化身为游戏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就应该理清思路,所以我们需要先学会先分析!”笔者向学生明确了接下来的需求分析任务,并通过PPT课件给出了一张分析表,要求学生思考游戏中需要的对象,并分析对象的行为动作。学生一边回忆之前观察的“幸运大转盘”抽奖游戏的界面和效果,一边分析讨论,很快有了结果。笔者继续提问:“这里的对象,对应在xDing软件中需要添加的……?”“角色!”学生们齐声答道。“接下来,就请大家动手实践,为游戏添加角色。”我说,在学生演示角色添加和修改大小的方法后,笔者继续引导其思考:“接下来是搭建脚本,根据刚才的动作分析,你能找到对应的脚本控件吗?”教室里一片寂静,我知道不少学生心里在打鼓,于是话题一转:“没关系,我们再来把角色的动作细化梳理一下。”于是,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完成了游戏设计的流程图。
案例分析:学习编程的突破点在于学会分析、理清思路。在上述的案例片段中,没有让学生在体验游戏后直接进入制作环节,而是让学生对游戏中的对象和动作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学生能接受也是需要的,无论是表格的形式还是流程图的形式,都能帮助学生梳理设计的思路,知道问题解决的初步流程。这看似占用了一些课堂时间,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脚本搭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xDing游戏设计的学习中,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指令,能制作难度多大的游戏作品,而是让学生在参与游戏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游戏设计时,对难度偏高的项目要“瘦身”,要“分解”,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
根据流程图的思路分析,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脚本搭建。先请学生思考并探究任务一:如何让指针围绕转盘中心旋转?本以为让指针旋转基本难不倒学生们,谁知不少学生的指针并没有围绕转盘的中心点旋转。于是,笔者请已经完成任务的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原理——设置角色的造型中心。接着,笔者布置了第二个任务:如何让指针停下来?不少学生都顺利完成了此任务。然后,笔者提出第三个任务:如何让指针识别奖品?经过自主探究后,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了通过“如果…那么”“碰到…”等控件来实现“指针识别奖品”的功能。于是,笔者让先完成的学生操作演示,同时让学生阅读脚本,理解脚本的含义,知道脚本搭建的过程。之后,笔者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转盘游戏真的是靠运气吗?学生经过观察,明白了旋转指针的次数是固定的,完全有规律可循。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不少学生都发现了通过设置随机数让指针随机旋转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笔者追问道。“还可以通过按下空格键暂停的方式,让指针随机停止。”有学生举手说道。在一片讨论声中,问题迎刃而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让学生继续头脑风暴,在现有作品的基础上添加创意,升级作品。
案例分析:虽然事先采取自顶向下逐步细化设计各模块功能,但在实际编程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新问题,问题会在编程的整个过程中多次发生,直到问题被解决。计算思维处理问题的一种策略就是将庞杂的任务分解为更小的、易于管理的部分。本节课设计的游戏并不复杂,但对于学生来说,用脚本控件来实现游戏功能还是个笼统、模糊的概念,他们不知如何入手。所以笔者将问题细化为:①如何让指针旋转?②如何围绕中心点旋转?③指针如何停止?④指针如何识别奖品?⑤指针如何随机旋转?⑥如何创意升级你的作品?这样的任务分解能够减小任务难度,也能使学生明确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有的放矢,有效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解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游戏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又应用所学概念、知识解决了特定情境的问题,计算思维的培养真实可见。
当然,计算思维不仅体现在编程作品的设计和制作中,还体现在学生叙述问题的言语、生生互动时的思维碰撞、学生介绍作品时的经验与总结、学生对游戏设计的创意升级等方面。计算思维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位学生吸收的程度都不一样,所以需要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来逐步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随着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脑海中印下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思维重构的思想,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时融入计算思维,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同时,明确信息技术思想方法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自主、协作、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促进计算思维的发展,才能让“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