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1106)
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都在加速实施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以期快速弥补学校的教育短板,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提高国际化水平,高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招收数量。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国际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的独立学院来组织、管理和培养来华留学生。但是,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个地方,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生活习惯,这导致来华留学生的培养问题一直是高校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1]。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实现载体,程序设计课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留学生的培养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一般会主修1-3门程序设计课程。作为比较流行的程序设计课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深受留学生的欢迎[2]。但是,《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要求的门槛较高,而且非常强调编程实践能力[3]。因此,掌握好《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对于留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相比于中国学生,来华留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留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但是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高。针对留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经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对《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和探索。通过在课程中实践这些教学方法,笔者发现留学生学习《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来华留学生有其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要充分把握和利用留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4]。通过与来华留学生的广泛交流,笔者总结出了来华留学生的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级来华留学生为例,笔者对主修《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留学生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48%的来华留学生来自非洲,主要包括加纳、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等国家。31%的来华留学生来自亚洲,主要包括中国周边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剩余的来华留学生来自欧洲和美洲。我们可以看到,来华留学生的地域分布非常广。从使用语言情况来看,有超过50%的留学生的母语并不是英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另外,很多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太好,需要任课教师特别留意[5]。从教育背景来看,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差别非常大,有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其余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固,学习比较吃力,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另外,笔者也调研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有较高的认同感,绝大多数的来华留学生被中国的各种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所吸引,非常愿意学习中国文化[6]。
来华留学生的自我表现性通常比较强,比如,他们在进行汇报展示时,通常能够自信地将自己的所学表达出来。同时,如果上课阶段要求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他们通常能够互帮互助,热烈讨论,完成给定的任务。他们乐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不拘小节,动手能力比较强[7]。笔者也参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的教学,授课对象为中国学生。通过对比中国学生和来华留学生,笔者发现留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讨论的比例超过中国学生10%左右。
相比于中国学生,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自觉学习的意识不高,常常需要任课教师的督促。《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有较强的连贯性,留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前序的课程内容,非常容易听不懂后续的内容。经过和他们交谈,笔者发现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与留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和缺少成功的体验密切相关。
针对来华留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运用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留学生的特点和《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结合起来,激发出留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来华留学生有多种多样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的特点,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首先,课程从基础知识讲起。针对课程的重点内容,例如Java与数据库连接,笔者在课程中多次进行强调,以使不同英语水平的留学生能够真正听懂。另外,针对重点的教学内容,笔者还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案例的讲解可以使每位留学生都能够掌握好课程的关键内容[8]。其次,每次布置的作业不仅有需要所有留学生做的必做题,而且还有一些附加题,供学有余力的留学生选做。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学习基础较好的留学生有动力做好必做题,还能进一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不同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的留学生都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最后,基于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笔者还教授来华留学生某些关键术语对应的中文单词,扩展了留学生的中文词汇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针对来华留学生自我表现性强的特点,笔者经常用提问的方式和留学生讨论相关的内容。比如,如何分别使用递归和非递归的方法来进行阶乘运算等。通过充分地讨论和交流,留学生就可以形成比较优秀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方法不仅使留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高,而且还会加深他们对这些关键内容的印象。另外,针对某些开放性的内容,如Java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版本发布情况,可以安排留学生自己调研,并用作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调研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留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和互联网资源等,形成报告并在课堂中进行汇报。这样的方式不仅符合留学生自我表现性强的特点,而且可以提高留学生的调研能力。
《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针对留学生自我表现性强的特点,笔者还设计和运用了分组式教学方法[9]。在留学生的编程实践过程中,笔者将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或者所属国家距离较近的留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这样,组内留学生有相似的知识背景,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讨论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在编程实践过程中,笔者发布具有一定难度的编程任务,让留学生讨论出对应的程序设计方法。最后,留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汇报程序的设计流程和运行结果。
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增加对留学生鼓励和口头表扬的次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针对较难的题目,笔者通常将它们分解成若干较小的子问题。以这一系列的相关子问题为驱动,让留学生各个击破,形成阶段性的成果[10]。在解决子问题的过程中让留学生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形成较难题目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留学生的共性问题,笔者通过设计案例,在课堂中用现场编程的方式进行直观演示,使留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解决方案的产生过程。同时,在留学生的编程实践过程中,笔者还提高了程序演示的比例,让留学生通过编程过程的示范,获得感性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另外,笔者还根据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对《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筛选和优化。经过与留学生的广泛交流,笔者了解到留学生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图形界面开发和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的相关内容。尽管在原来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没有相应的章节,笔者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加了图形界面和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部分的讲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用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直观地看到自己编写的程序,从而获得程序设计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来华留学生的培养问题成为高校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来华留学生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笔者结合近几年对该课程的探索和改革,在课程中尝试和运用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留学生教学的未来工作,笔者有以下两个努力的方向:①充分了解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优化《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②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最新的教学工具精准地获取留学生的反馈,提高课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