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寒潇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文化自信。武术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一批毕业后能够投身于社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武术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武术教育让在校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一批有责任感和有抱负的爱国青年。
中华武术文化神秘而博大精深。武术所蕴含的文化体现在思想、风俗、教学、战术、技术等多方面。武术文化不仅具有普遍的文化特征,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它带有东方民族的烙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风俗、宗教、经济、文化、政治、历史和社会等方面。因此,武术理论与实践的运用,包含了儒、道、佛等哲学概念。比如佛教崇尚和重视人性与顿悟,调节呼吸和身心。道家崇尚天人合一,以自然、空虚、宁静、无为为主题。儒家崇尚修养,注重以礼制心,以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
近年来,武术项目在高职体育中并不普及,选修课数量少,学校对武术教学重视也不够,在武术教师招聘以及武术教师在教学中都缺乏重视,进一步导致武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感。此外,一些武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偏低。在武术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思政教育,特别是武德及中华武术德引导与教育,这样就难以让学生理解中国武术的精髓,进而失去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高校开设武术课程,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及责任心。通过调查得知,国内多数高职院校武术教学流于形式。在校学生通过老师的教与个人的学基本掌握了武术动作,却对武德和精神没有更深的认识,甚至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学习的武术,这样也就制约了武术文化的传承。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不能有效结合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调查得知,多数高职院校的武术教学方式相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指导,这使得高职院校武术教学更加枯燥乏味,也让在校高职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多数高职院校武术教师还停留在课堂上简单的动作模仿教学上,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启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相对简单的武术教与学,导致学生无法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华武术文化,也会影响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世界全球化,加速了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不仅相互促进,而且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西方流行文化及运动深受国内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崇,篮球、足球、排球、街舞、滑板、华尔兹、瑜伽等运动让很多在校大学生痴迷。因此他们逐渐忘记了中国传统武术,这也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武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开设武术课程并有效的传授武术文化。使青年人认识到武术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武术文化的传承既保护了民族文化,又弘扬了民族精神。利用武术课发挥武术文化的作用,培养在校高职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树立弘扬和传承武术文化的远大志向。
武术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武术技能,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心中打下武术文化的烙印,使当代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武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例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练习基本功——扎马步,这是一个非常磨练意志、坚持到底意识培养的过程。此外,武术还蕴含着努力拼搏、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是几千年传统文明的缩影。在武术教学中传承武术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表现出良好的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
高校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传承和发展可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众所周知,“礼”是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武术的各个方面。同时,大学武术教学蕴含着惩恶扬善、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传承武术文化让学生长期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弘扬正能量。
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受到儒家、道家的影响,还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武术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在发展过程中,传统道德和传统民族精神滋养着武术文化。武术文化中的“仁”,体现了武术文化的民族特色。在高职院校开设武术课程时,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向学生讲解武术基本功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武术文化中谦恭有礼的态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武术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习惯。在冬练、夏练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教授武术侠义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总的来说,可以弘扬高职院校的武术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有用人才。这样,他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还可以拥有非常健全的人格,从而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开设的武术课以竞技项目为主。让在校生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武术比赛以及提高身体素质是高职学校武术课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武术技能教学的研究,更多地思考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武术技能。从武术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观念滞后,不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武术教师要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思考如何教给学生武术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在武术文化文明礼仪素质内涵的基础上,大力弘扬自强、德行、礼仪等品质,坚持锻炼和弘扬武术文化的教育宗旨,使学生在掌握武术技能培养自身素质,同时培养团体合作、互助的精神。简言之,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高职院校武术教学改革和武术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着武术教学改革的效果。
在学校武术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示范教学法,即先示范动作,再让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使武术成为一项纯粹的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一步一步跟着老师走。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武术的精髓。教学内容偏向于竞技武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侧重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同时,普通高校武术教材普遍存在“从众”的心理,看别人用什么教材就选用相同的教材,教师未考虑到教材是否适用本校学生,这样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了降低难度,一些学校坚持简化教学内容、减少学生选择余地的原则。从武术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教师应改革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武德、提高学生文化体验的指导下,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武术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格斗、套路和技术。深化大学生武术文化意识,增加学习武术的乐趣,培养大学生终身武术意识。
高职院校传统的武术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是终结性评价。即比赛是主体,胜负决定优劣。这种教学评价不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每学期武术结课时,学生只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或几套武术套路,而没有形成实战实践能力,更谈不上感受武术所蕴含的武术文化。因此,从武术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教师应改革教学评价,将武术文化作为评价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也就是说在武术课教学评价中,教师应降低对套路熟练程度、技击技术或发力技巧的分值,应将学生学习态度、武术理论和武术文化素养作为评价指标之一纳入评价体系,特别是将学生对武术文化的了解作为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有效传承武术文化。
武术是一项传统运动。学习武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武术教学需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历史长河中求得生存。学校需要增加投资和关注,将武术带回学生视野的中心,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平台。传承中国武术文化可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民族自尊心。根据武术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成长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尽可能开展武术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传承武术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