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公示语是国际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特定的目的和效果,公示语的设置会因使用随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中英文双语公示语的应用反映了该国的开放政策和国际化程度。郑州市地处中原,是国家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原文化向外传播的核心城市,规范的公示语是展现内地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因此做好郑州市的外宣翻译工作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对郑州市公示语翻译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发现公示语的错误类型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错译、表达不当、汉式英语以及一名多译。
第一,错译。错译主要包含语法和拼写,比如:在郑州市的紫荆山公园、郑州市火车站、二七广场、德化街等著名的公共场合多处出现公示语错译的现象,语法错误,单词多处出现漏写或多写字母的现象。从这些低级错误可看出译者水平不高,拼写错误与翻译本身似乎与这些单位无直接关联,由于公示语的制作通常由客户提供给生产者,因此生产者会根据客户的语言设置进行生产,因此,拼写错误可能是由生产者引起的但是反映了译者的责任心和标识、标牌制作者的管理水平,影响了人们的理解也影响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
第二,表达不当。例如郑州妇幼保健医院的公示语“给我一分信任换您十分满意”,现有译文“TRUST US YOU WILL BE SATISFIED”可以改为“Trust Us for a Healthy Life”;究其原因,作为翻译的行为者,译者在这一活动中自然是第一责任人,译者应该对出现的错误负责,译者是翻译行为的具体执行者,是决定翻译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译者自身素质的决定了翻译质量的优劣。
第三,汉式英语。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这里译者将“药房” 译 成“GETTING MEDICINE”,应 改 译 成“Pharmacy ”; 将 “ 中 药 房” 译 成 “ CHINESE MEDICINE”,应该改译成“TMC Pharmacy”;将放射科译成“Project the line”,应该改译成为“Radiology Dept”;甚至有个别拼音代替英文的译法。这些问题主要都是没有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而是单纯机械的直译或者字母翻译。
第四,一名多译。一名多译的现象在郑州市的公共标识中比较常见,曾经在金水区二七路的路牌翻译中,有的直译为“er qi lu”,而在距离不远的商业街入口处出现了“two seven road”的翻译,此类一名多译现象不胜枚举,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公示语的实用意义。上面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译者本身是主要原因,同时相关监管部门的管控和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
戴宗显、吕和发在«中国翻译»2005 年第6 期发表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出:“功能对等,情景相同,对象一致,目标明确,转换对应是在语境全球化条件下公示语汉英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标准。”因此,好的公示语翻译,不仅要求信息保真与目标语言表达习惯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达到心理上的认同。为更有效地翻译公示语,研究者建议尝试下面几种翻译策略。
公示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性,很多已有的公示语已被很多国家所熟知,借用已经被大众接受的翻译方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翻译方法。这不仅可以减少翻译错误比率,还能够更好地达到信息沟通和交际的目的。例如在高速公路的标牌上常有“请保持车距!”这样的标示,在郑州可以看到的最为经典的翻译是:“Keep the distance between vehicles”,这种译法完全是字面直译,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正确的翻译应该是“Keep your space”;而“请节约用水”不是“Please save water”,应是“Every drop counts”,这些公示语在英语中已经存在,而且语言精练,因此可以直接借用。
仿拟指的是选择语言类似的英文现成陈述,并做了一些细微的修改或更改,以使翻译更加自然和规范,从而使这些公示语的翻译更好地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发挥真正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作用。研究者在郑州常看到公园的池塘边有这样的警示性标识:“为了安全和游泳池的卫生,禁止游泳。多谢!”用于警示游客,译者常使用典型的汉式英语这种译法,不容易理解,更难以让外国友人理解接受。因此,可以模仿“顾客止步”的译法,将其译为“Swimmers only”。这样既简洁凝练,又符合外国顾客的语言习惯。其警示功能和说服功能通过仿拟译法得到了生动体现。
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在社会文化习俗,对与错标准,心理特征,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公示语的英译除了做到语言文字上的对应外,还应该从语用和文化的角度入手,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译。比如一些公园和景点门口醒目地标注着:“向文明游客学习! Learn from Civilized Tourists! 向文明游客致敬! Salute to Civilized Tourists”。此处的英译恐怕会使英语读者不知所云。因为中文中的“文明”表示的是游客遵守游园规定,而英文中的“Civilized”是和野蛮未开化对应的。可改译为“Welcome to ×××”。再如通常竖立在河边或者水塘边“小心落水”的公示语标牌,有人竟然把它译成了“Please mind falling water”。其实这句英文的意思是请注意正在落下来的水,直接改译为“Dangerous”便可,简洁醒目。总之,在上述情况下,对于此类标语或公示语,译者可以根据内外有别的原则,采取变译的方法。
在翻译汉语公示语时,尤其是在翻译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文化的公共标志时,译者往往缺乏可参考的翻译,那么译员可以进行创造性的翻译,也就是说,翻译人员可以破坏原始语言形式并重新创建。例如,流行的交通提醒:“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直译为“A drop of wine for the driver,two lines of tears for the family!”用于提醒司机们注意安全,不要酒后驾车。其英语译文很难传达出原文的真实信息和感染功能,因此也难以达到沟通目的。丁衡祁将原始语言形式翻译成“Drink and drive costs your life”,此翻译简洁、凝练,效果明显,而且还成功地传达了原文的号召力。再比如很多城市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时都会用到“××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如若逐字将本句话译为“×× is my home,and hygiene depends on all of us”会让外国游客贻笑大方,所以可以打破原句的束缚,直接译为“Keep our city tidy”即可。
除了上述公示语翻译英译本身问题的应对策略外,笔者认为,要提高公示语的英译质量,还有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完善相关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
目前郑州市政府已经设置了相关的行政部门进一步监控相关工作的进行,但是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优化。首先从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开始,如郑州新郑机场,地铁站,公园,医院名胜古迹等外国游客集中的地方应加大对公示语翻译的监管力度。同时专业化翻译机构的成立也会为郑州公示语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出于公示语适用性的考虑,建议必须有专门翻译公共标志的学者和英美专家的参与。毕竟,大多数翻译材料都是针对外国人的,因此这将是相对权威的。
2. 建立更为严格的公示语翻译标准
统一郑州公示语翻译规范迫在眉睫,因为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方案可供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高质量的翻译工作就没有办法进一步的实施,政府也无法实现高效的管控。倘若翻译人员遵循统一的标准,或可以根据相关规范进行统一的正规的翻译培训,就一定能改变公示语的翻译现状,提升翻译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总之,公示语的存在由来已久,其地位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显得更为重要。公示语翻译作为翻译界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公示语的翻译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译文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城市的“脸面”和当地国际化的程度。郑州作为中部六省当中一个相当有分量的城市,随着中原经济区的确立,其区域核心地位将会得到加强,其国际地位也会逐步上升。然而当前郑州公示语的英译质量令人担忧,它作为一个琐碎庞大的工程,需要得到译者的关注和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因为错误的或不规范的公示语翻译会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不利于当地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阻碍城市的国际合作和快速发展。作为翻译研究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找出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所在。在翻译公示语时,充分考虑语言和社会文化因素,努力译出简洁有力、合理准确的译文,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本研究对郑州公示语英译错误进行了分类总结,可能还有一些错误没有发现,并且提出的应对措施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些方面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