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己何干

2020-11-24 09:02迂夫子
杂文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缺德指指点点花丛

迂夫子

某天,一个朋友发朋友圈,说公交车上有一女子,全程打电话,声音特别大,并且啥话都唠,一点素质都没有。我回复朋友说:“这女子之所以如此放肆,不遵守公德,责任并不完全在她,还在全车乘客,是乘客的沉默纵容了她。好人不说话,恶人自然就嚣张。”我还给朋友出了一招,可以上前扇那女子一耳光,假装是认错人了,这样就可以治了那女子——这当然是玩笑话,不可当真的。回复完,我颇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朋友高明多了。朋友只会发朋友圈谴责那个当众大声打电话的女子,指责她没素质,而我却能敏锐地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转天,我去滨海中路徒步。道边开着金鸡菊,黄澄澄的一片,随风摇曳,煞是好看。我跑过去拍了几张照片。一抬头却见一老一少两个女子,竟然在另一花丛里掐花。年长的手里已经攥着几枝黄花,兀自在说着什么,年轻的则正弯腰伸手到花丛中。这画面忽然令我想到一幅农妇刈麦的油画,只是眼前的花丛并不是麦地。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俩人真没素质,继而有上前制止她们的冲动,但最终还是明哲保身地控制了冲动这个“魔鬼”。道旁花就是瓦上霜,与我何干呢?如若上前制止,她们不听,自然有口角的可能。好男不与女斗,难道我真会动手教训她们?彼时有好几个人也都看到她们在掐花,他们都无动于衷,我何苦操这闲心?然而胸中残存的激愤之情,促使我偷偷用手机把两个女人掐花的情景拍了下来。拍的时候尽量装得若无其事,生怕被她们看穿——那种偷拍的感觉,似乎做贼的是我,而不是她们。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先前那个朋友发朋友圈的苦衷了。朋友也如我一样地挣扎过吧?我觉得有撤回留言的必要了。我的内心是有些羞愧的,我和那一车人又有何异?我根本就不比我的朋友更高明,甚至都不如朋友,我连朋友圈都没敢发,因为我怕照片一旦传到两个女人那里,她们上门来兴师问罪怎么办?要知道能掐花的手,挠人自不在话下。这件事让我醍醐灌顶: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谁都可以大言不惭地指指点点,一旦轮到自己头上,竟然也一样是怂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感叹“人心日下”“世风日下”,但绝少有人反躬自省,这“日下”的人心、世风似乎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难怪鲁迅先生说:“因为如此叹息,不但针砭世人,还可以从‘日下之中除去自己……”原来如此!我们叹息的世风、人心是不包括自己的。如若叹息,必要把自己从众人中移除,否则理不直,气不壮。我们多数人既习惯于从众,又擅长跟大众划清界限:如果‘日上,往往有自己的功劳在;若是‘日下,那一定与己无干。因为我们常常是高高在上的,超然物外的,我们最擅长占据道德的高地(攻占这种高地,无需动手,只需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我们可以对普罗大众指指点点,唾沫橫飞,但决不允许别人说自己一句坏话,一旦有,便要恼羞成怒,睚眦必报。

1919年鲁迅先生在《不满》一文中说道:“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这话让我冷汗涔涔,透过反复强调的“祸哉”二字,仿佛能感受到先生的痛心疾首。然而100多年过去了,“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似乎并没见少,包括大言不惭的我在内。每一个小小的我,都可能给种族带来灾祸;而每一个带来灾祸的我,却仍然懵懂无知,甚至还在沾沾自喜。

突然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谁都觉得自己缺钱,包括不缺钱的;谁都不觉得自己缺德,包括缺德的。”这话糙是糙了一些,但一针见血地揭出人性的通病甚或是掘起民族的劣根,让人陷入长久的深思,却又为无治疗的良药而苦恼。

猜你喜欢
缺德指指点点花丛
石窟
NEWS in brief
小蜜蜂飞在花丛中
走过茑萝牵牛的花丛
转过花丛,独留天长地久
周末赚钱是“缺德”
小幽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