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治理雷霆行动:动了谁的蛋糕?

2020-11-24 05:17金缦
董事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保险公司监管

金缦

短视化效应,往往是基于内部控制人对短期公司市场价值虚增和短期资金变现的要求,而形成的公司经营策略。而险企加强合规风险意识的声音,往往无法透过高层,传递给形同虚设的董事会和实际控制人,故实际形成了非业内人的实际控制人对合规经营的蔑视,酿成治理风险

2020年8月28日,银保监会在监管系统内印发了《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打出银行、保险的三年公司治理组合拳,将银行、保险的公司治理质量提高从整体规划落实到具体细节中。对面临新发展机遇的保险行业而言,只有加强风险防控意识,筑牢防火墙,才能在规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互聯网红利身后的噪音

疫情期间,大量线下作业公司因隔离措施,被线上作业公司大量挤出市场。特别是银行业和保险业面向大众的作为负债端的产品,迎来了互联网红利,线上远程销售、运营的网销渠道业绩迅速增长。不过,在业务爆发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不和谐的市场噪音,引发外部市场“看不清”。

据众安在线公开信息披露 (6060.HK),其作为一家仅拥有互联网渠道的财险公司,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所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约为人民币96.03亿元,同比增长11.39%,在疫情期间增长率惊人。而同时期保持传统作业方式的人保财险,增长率仅为4.4%。此外,仅具有销售属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也异军突起,成为疫情期间保险增长的生力军,如水滴保险,凭借疫情期间的业务增长利好,成功登上胡润2020全球榜。

与此同时,8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发布的《关于2020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中指出,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保险消费投诉33732件,同比增长26.86%。众安在线的投诉量位列财产保险公司前三名。此外,亿元保费投诉量前三名的财险、寿险公司,也皆具有互联网基因。腾讯新闻曾统计2019年全年,互联网保险增长率较三年前增长不过50%,但客户投诉率较三年前竟激增了9倍。除广泛意义上的销售误导、捆绑销售等市场乱象,今年下半年迎来的互联网大检查中,监管又穿透式地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网络互助平台进行了违规信息披露。9月银保监会一篇名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的研究文章,提到了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的“非持牌经营”,认为其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跑路风险不仅会对水滴、信美互助等公司不具有内部信息优势的中小股东存在投资风险,还会对广大曾通过这些平台被获取有效身份信息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领取”了保险的用户产生巨大的保险产品持有风险。

长期致命的“虚假繁荣”

9月中旬,据财联社报道,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资金运用违规问题和风险自查有关情况的通报中,点名23家保险机构自查报告存在未按时提交以及遗漏问题,集中体现为股东行为失范和管理层被实际控制人激进的投资策略裹挟下的资金运营问题。比方说,个别保险公司控股股东通过操控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设立投资顾问委员会等方式,绕开“三会一层”,违法违规干预保险资金运用工作。74家保险公司未按监管要求设立首席投资官,9家保险资管公司独立董事设置不符合监管要求。4家财产险公司未设置保险资产管理部门。4家保险公司未开展资金运用内部稽核,或未对资金运用内控情况开展外部审计。此外,在投资操作层面,6家保险公司在不具备相应投资管理能力情况下,直接开展不动产或金融产品投资,个别公司境外投资品种超出监管规定范围,涉及金额462.18亿元。26家保险机构未将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各项投资资产全部实行第三方托管。个别保险公司存量内保外贷业务在担保主体、资金用途、杠杆比例等方面不符合监管要求,涉及金额444.19亿元。这些在短时间内,都会通过规模化的新单业务增长展现出“虚假繁荣”的景象,而中长期上,将严重亏空公司偿付能力。

监管调查中更有甚者,个别保险公司股东违规开展资金关联交易,9家公司关联交易投资规模和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4家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通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股权投资基金、非保险类子公司等渠道违规流入关联方涉及金额28.66亿元。个别保险公司以公司银行存款为境外子公司提供担保,违规为关联方提供质押融资或担保,涉及金额338.11亿元。此外有5家保险公司项目资金被关联方在合同约定用途以外使用,本金及收益未进行及时确认和清收,涉及金额61.4亿元。3家保险公司购买的关联方不动产等资产长期未办理过户,涉及资产权属不清情况下支付关联方款项金额17.22亿元。此外,在对保险资管产品的监管中发现,为保险公司规避关联交易监管提供便利,仍有存量通道业务存在违规行为,涉及金额340亿元。在上述监管检查中,由于股东隐蔽的掏空行为,涉及金额高达1350亿元。数额如此巨大,已极大程度上构成了对金融正常管理秩序的扰乱,并提升资金运行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可能。

高质量发展的“防火墙”

上述诸多乱象的产生,与内部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激进策略下的治理失范甚至违规不无关联。

银保监会的三年公司治理方针指出,近年来,部分机构考核机制存在明显的短视化倾向,薪酬分配过于向业务部门倾斜,高管人员薪酬与其承担的风险责任不够匹配,薪酬形式过于单一,中长期激励不足,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调查中也发现,由于银行、保险面对大众的产品往往是公司的负债端,一味追求当期规模保费的增长率,扩大业务部门薪酬分配比例,会增加公司的偿付风险,并对公司中长期业务品质和稳健经营产生巨大压力。而这种短视化效应,往往是基于内部控制人对短期公司市场价值虚增和短期资金变现的要求,而形成的公司经营策略。由于大量的银行及保险业内人士集中在内部运营和作业层面,作为利益相关者和公司内部员工,呼吁停止短视效应,加强合规风险意识的声音无法透过高层,传递给形同虚设的董事会和实际控制人,故实际形成的非业内人的实际控制人对合规经营的蔑视,就造成监管在文件中指出的“部分机构存在董事不敢、不能、不愿履职,高管层履职越位、缺位、错位,监事会监督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

鲜花和利剑两峥嵘,对于保险的行业利好和投资赛道不断拓宽的同时,更需加强风险防控意识,筑牢“防火墙”。特别是疫情加速了人们对健康等保障的认知,加速各家保险公司线上化进程,将保险销售从线下赶到线上的趋势日益明显。拥有互联网品牌优势、线上化运营、服务等经验的互联网平台保险在疫情过后,拥有了绝对的先发优势。由于保险资金侧重于中长期投资,利用长期稳定的保险资金可有效维持资本市场稳定,有助于缓解经济波动对实体企业融资的影响。

而在笔者与南京大学金融系林辉教授的交流中,林辉教授表示:“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之前公司金融常用的固定资产定价模型已无法适应目前轻资产、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企业资产定价。”这意味着,切实提升公司治理质效,从实践上讲,是确保公司内部信息的真实、效率披露的必要手段,而公司内部信息的有效披露则是外部投资人能够客观真实地对公司进行合理定价的基础。

和讯网有评论指出,新的战事已经打响,新一轮的商战定要在合规、稳健、永续经营的基础上,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引导保险资管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使得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保险公司监管
小保险公司不靠谱?理赔难、易倒闭?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香港保险公司过往5年部分产品分红实现率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实施科学监管 增强治理效能
Lévy市场下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策略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