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踏实做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认认真真,有始有终;其次,无论何时都要尊重别人的学术思想和劳动。
2020年8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1岁。
曹楚南,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中国领导和开拓了腐蚀电化学领域,出版了《腐蚀电化学原理》等专著。
曹楚南刚参加工作时,正值新中国诞生不久,百废待兴。腐蚀科学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先进设备,更找不到相关书籍、资料,于是,曹楚南凭借着过硬的外语功底,与人合作连续翻译了三本国外腐蚀学科的著作,后又自己单独翻译了两本著作,为研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末,曹楚南担任铝合金阳极氧化研究课题的负责人。有一次,他在这一课题的研究结论中发现了一种隐秘的新规律,便开始一个人躲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演算。几个星期下来,他终于证实了自己的观点,得出了动力学理论方程式,使我国的腐蚀电化学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更為铝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曹楚南在科研期间,总是不断提出新的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推动着腐蚀电化学理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实践,为国家减少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1994年,曹楚南从长春调至杭州,成为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1998年,他又兼任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在研究所里,他严谨治学;私下里,他和蔼可亲。他不仅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腐蚀电化学的专家。
科教兴国 治学严谨
时光荏苒,往事依依。曹楚南院士在科学的道路上拾级而上,撒下一路光辉。他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倾注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化腐朽为神奇”是他永恒不变的追求。他具有远见卓识,富有开拓精神,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为目标,为我国的腐蚀科学和电化学学科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为人谦和,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金属腐蚀和电化学领域的人才。他崇高的科学精神、道德境界和人格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