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热点1:2020年8月8日,是我国第12个“全民健身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全民健身日”被赋予了一份新的、特殊的含义。“人类最好的医生是免疫力,强大的免疫系统才是对抗病毒的根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的一句话,激发了民众追求健康的强烈愿望,一场全民健身的“热潮”正悄然兴起。
热点2:2020年9月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中,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张文宏等在抗击疫情中表现突出的英雄走进“课堂”,为广大青少年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健康教育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积极反响。
热点3: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从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到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发布;从“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寄语,到“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定位,再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重要指示……这些举措无不强调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彰显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多维解读
1.健康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点滴之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常常半途而废,这与缺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不无关系。掌握健康知识,就能够走出很多生活误区,就会对胡吃海喝或长期熬夜保持警觉。只有以健康知识来支撑养成健康习惯,才能激发久久为功的自觉。
2.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不良生活方式的诱惑。过度陷入“宅”生活,长期沉迷虚拟世界,在桌前久坐不起……这些不良习惯都会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包括在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涵养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少一些无谓攀比,多一些真诚沟通,才能让自己抵达诗和远方。
4.卫生为基础,生活更美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造整洁健康的生活环境,爱护我们共同居住的城市,坚持走好每一步,终将使人类自身受益,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自然也会实现。
5.摒弃卫生陋习,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青少年要做到不听不看不信小道消息,能够有效分辨各类虚假信息,养成通过正规途径学习科普知识的习惯。不管是身居家中,还是在公共场所,时刻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外出就餐时,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良好习惯;不在饮食上追求新、奇、特,拒绝食用野味;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行为习惯,打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强主动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青年观点1
要让“健康第一”观念深入人心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毛泽东在1952年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所写的题词。但是,不知从何时起,体育运动不再是多数学生的最热向往,有的学校甚至宣布了课间不许学生在操场活动的规定,出现了体育课频频改为文化课、自习课的状况。课余,如山的功课也使学生几乎没有了游戏、锻炼的时间,以致学生体质普遍不高。
不要小看和忽视体育锻炼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它不是“玩一玩”那么简单。正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所指出的,这是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毛泽东青年时代自觉进行体育锻炼,锤炼意志品格的故事已深入人心,我们无需要求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伟人,但伟人的成长故事足以说明体育锻炼在人格炼成中的作用。但愿还沉浸在“分数第一”梦的家长和孩子们从此觉醒,更新观念,重新规划成长路线,及早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展开不一样的新一代成长路径。
(摘编自“金羊网”2020年9月24日)
青年观点2
凝聚“健康第一”教育共识
◎周丽通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健康形势不容乐观。这大多与缺乏健康教育直接相关,部分地区“重成绩不重健康”“智育至上、劳动体育靠边站”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仅于纸面、被边缘化严重,“开不齐体育课、挤占体育课”仍是常态;一些学校由于相关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对于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教学都出现了偏差;一些地方补课之风愈演愈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论调不降反增,很多学生面临过重课业负担,运动量严重不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让“健康教育”必修课落到实处已刻不容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学校、家庭、社会要多方发力,真正为学生松绑减负,引导鼓励孩子走出去、动起来,把孩子的身心素质搞上去,帮助学生在健康教育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创新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借鉴内蒙古“万名少年上马背”特色体育课、广东划龙舟进课堂等地的特色做法,同时拓展“互联网+健康教育”阵地,让健康教育更加契合青少年的兴趣所向、成长所需。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开学第一课》凝聚起“健康比成绩更重要”的共识,让学生和家长进一步认识到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需要学校指导、家长陪伴、社会支持,方能构筑起坚实的健康教育体系,让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中坚、家庭的脊梁。
(摘编自“人民论坛”2020年9月4日)
青年觀点3
美好生活需要“大健康”
◎李 拯
所谓大健康,应该是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不仅追求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不仅要求疾病治愈,更追求远离“亚健康”的强健体魄,锻造抵御疾病的强大身体素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健康包含身体健康、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三个方面。社会转型期,生活压力、社会竞争加剧,加之以往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也存在一种羞于谈心理问题的倾向,这些因素都让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升学烦恼、竞争压力、情感孤独……如果人们不能获得足够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那么无论在身体健康上投入多少,也难以获得全面的健康。从科学视角看,大脑的神经冲动确实会影响神经体液分泌,人的精神状态影响着身体状态。中医也讲“形神合一”,既要“动以养形”,也要“静以养神”,达到形神兼养、身心俱佳的健康境界。正所谓“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更加注重心理建设、心理健康,才能获得内外兼修的真正健康。
(摘编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