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锡文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西镇胶西小学 山东 青岛 266300)
实验探究的科学教学落实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得到更多机会夯实,还能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因此,教师必须对每节科学课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对应出一个更加适宜的科学探究教学方案,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并主动通过实验的方式检验自己的猜想,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现象、得出结论。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获取的科学现象原理,检验自己的实验猜想,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能让学生以更为主动的方式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与此同时,秉承一种好奇探究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的知识总结进行质疑,并愿意通过实验的方式检验真理。
现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从科学探究的三个主要环节入手,解析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要点。
2.1 从探究入手,提出假设。为了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激发起主动探究的愿望,教师必须保证在知识教学过程中以更加幽默生动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法。落实《水的三态变化》课程内容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温度是怎样让水出现形态上的变化的?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形态,气态、液态、固态,那么水的这三种形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相互转换的?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产生探究意识,进而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开展相关问题的探究,并愿意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的假设。与此同时,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好奇心较重,但是由于基础知识积累方面的限制,很多情况下,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现象观察,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落实探究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水的三种形态进行观察,并让学生通过现象总结来找出这三种形态的特点,尤其是温度上的变化,导致水的形态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度,同时,通过实验落实,可以发现的是水的外界温度出现变化时,水会吸收或是释放热量,进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形态转化,进而得到结论,影响水“三态”变化的因素是水所处的外界温度环境,当温度出现变化时,水就会吸收或是释放热量,进而发生状态变化。这种引导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探究的方向更加正确,过程也会更加高效。
2.2 从实验入手,检验猜想。任何问题的提出都必须通过实验的方式对自己的假设与猜想进行检验。因此,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教师同样要注重此方法的落实,让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可以从思考落实到实践上。首先,教师要在学生做出猜想后,将自己的猜想依据写下来,然后就开始准备通过实验的方式检验。此时学生可能会做出不止一个猜想,那么为了让猜想的正确性得到检验,学生就必须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组织并规划时间、落实的步骤。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落实实验。给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进行分配,如有些学生承担实验操作角色、有些学生则承担实验信息记录角色、还有学生主要负责落实实验操作步骤规划工作等,这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以自己更为喜欢的方式参与到实验落实过程中,发挥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作用。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安全,教师必须在一旁进行观察,防止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危险。此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同学发放一杯水,然后让学生对这杯水进行加热处理,再用温度计对水升温的过程进行温度记录,可以发现,水温升到100℃时,就开始沸腾,并出现大量蒸汽。这就证明水开始吸收热量,进而导致温度升高,升到其沸点后,就会出现蒸发现象,液态水向气态转变;而后再分发给学生一块冰块,让学生对冰块的温度进行测量,与液态的水进行对比,观察固态水与液态水之间的温度差,如此得出水在三种形态时的温度具备怎样的差异。
2.3 从观察入手,得到结论。完成猜想与实验步骤后,就需要进入到实验现象总结的步骤。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科学、正确的总结出自己得到的实验原理,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实验结果以及结论。
在科学实验的落实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证学生的安全与操作正确性。尽量以引导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规划,保证学生更加高效的落实实验,并一步一步的检验自己提出的假设,获得结论后,还要查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假设,如果不符,到底是实验操作环节存在问题,还是假设的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只有这样严谨、负责的实验态度,才能保证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