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东大街小学
现代化教育技术介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首先为师生从资源的获取上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借此引领学生在一个更为活泛的领域内与音乐对话、与现实对话、与音乐的本质对话,以此更好地为学习增值,为教学增色,为课堂助力。关键就在于,师生是否在这个过程中打开了通向音乐王国的更多路径和通道,同时也在于学生是否在这样的平台中能得到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
比如,轻点教育云平台中的“及时问答”“音乐百科功能”,于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齐上阵”,刹那间就能分享音乐知识,音乐背景有更多丰富、精彩、深远的内容;师生互动也不再是“口对口”,而是在键盘的点击中就能“互动”,能及时“目睹”到学生掌握的情况。
这一切有挑战、有机遇、有惊喜,并且因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实现了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实践证明,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音乐教学资源不再是单一的,不再仅仅是一张卡片、一个电子琴、一支粉笔,而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大学习环境。做为教师,不是仅仅停留在会播放课件等阶段,而是从真正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身心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角度去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自然,学生也在这样的资源整合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造和滋养。
如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如何在课堂上大面积地聚焦学生?如何活泼泼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何从单向灌注到互动多元?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些凭借和抓手,不能“隔空对话”。笔者以为,这个“凭借和抓手”离不开“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课堂体系的构建。教师应该借技术改革的春风,化“沉闷乏味”为“新颖活泼”,化“枯燥无味”为“摇曳生姿”,化“单一单薄”为“多姿多彩”,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音乐课堂。
比如,在学习《猜谜语》时,轻点电脑中的“音乐游戏功能”,可将基础乐理知识与游戏相结合;在学习《采贝歌》时,可利用“谱音同步”模块,随意播放,畅想点击,让学生尽情享受视觉新体验;在学习《打秋千》时,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出示图片,可播放《丢手绢》进行简单的奖励性游戏引出《打秋千》的学习……
实践证明,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浓浓的、新颖的、活泼的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情境是作为一种唤醒的力量解放学生,还是成为一种“逆环境”阻滞着学生?清新醒目的画面也罢,生动有趣的游戏也罢,真实醒目的视频也罢,只要能把课堂或学习中的人彻底唤醒,彻底激活,教师都该大胆一试。对于音乐学习中的学生而言,情境设置的意义就在于:它所营造的课堂气氛愈浓厚,学生愈投入;学生学得愈轻松,收获得也愈多。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如强弱拍的分辨、切分节奏的突破、下滑音等等,对于学困生怎一个“难”字了得?此时此刻,恰到好处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分岔之处需拨之,阻塞之处需疏之,必将轻松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的确,数字信息化“过目不忘”的记忆优势、简易的交互性能,必将在更大程度上为音乐教学助力,并打造出多姿、生机盎然的音乐教学新时空。
比如,可以使用互动教学模块里的旋律互动,配合MIDI键盘显示键位和时值在师生之间来回反馈,用弹奏时屏幕上的键盘颜色的变幻和长度把海顿《第九十四交响曲》中的强弱或渐强或减弱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形象地理解旋律力度的变化。再如,利用现代教育装备“实时变化和易于修改”的特点,用动画显示出波浪起伏的旋律线、“休止符”及“换气符号”,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可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反思中进入音乐学习的深处。
因为数字信息化的高效介入,更多音乐学习中的“拦路虎”消失了,更多音乐学习中的“难易”转化变得轻松简单。而这,均离不开现代化教育装备的深度渗透和高效对接。音乐学习的更多细微处,如音乐创编、感受与欣赏环节、音乐与相关文化……处处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效介入。在“学有所教”变“学有良教”的华丽转身中,现代教育装备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