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梅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南门小学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等,同时鼓励他们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今后为了社会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绘画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让小学生认识到美术课程的魅力所在,要使他们更加热爱这种价值颇高的文化行为,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中积累丰富经验,熟练掌握多种绘画技能,小学生更容易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期待他们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正所谓:“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学美术教师组织绘画教学活动前,想方设法培养学生们浓厚的绘画兴趣,将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最大成功的关键所在[1]。依据小学生“爱玩”、“好动”、“不够专注”等特点,传统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是必然的。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观念,努力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指导方法的大胆创新,需要鼓励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现身边的美,观察美好的事物,可以用大人的方式认识世界,通过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采用绘画的方式认真描绘美好的生活。另外,美术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动态化优势,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并且展示各种图片,启发小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绘画的神奇,从而产生高涨的绘画热情,直接投入课堂活动,达到有效学习目的,小学生们绘画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而言大有助益。
传统观念影响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过程毫无吸引力,也不利于学生们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2]。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堂活动,更容易打击到小学生的学习信心,消减他们的探究热情。新课标背景下,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努力营造更适合小学生绘画创作的教学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创新授课方法,专门为孩子们打造开放式的绘画环境,不断加强师生交流,深入挖掘学生潜能,要比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3]。比如,美术教师积极鼓励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断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可给他们布置下不同难度的绘画任务,或者开展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来增强小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信心,这样的课堂教学具有以生为本的特色,十分符合新时代小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
美术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转个角度进行学生们创造潜能、创新思维、自然意识的有效培养[4]。大自然中就有许多美丽景色等待学生去观察,学生学会用“眼睛”发现自然之美,用“笔尖”描绘自然之美,动手操作的过程抽象思维变得活跃,想象空间随之扩大,美术教学与自然生活相联系的必要性不言而喻[5]。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小学生到大自然中写生,美术教师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难度不同的绘画要求。用心观察大自然,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课堂转到了自然世界,随之产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他们十分热爱生活,绘画出的美丽景色不同凡响,期间发挥了想象力与创新力,同一事物在不同学生眼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他们认真投入观察、分析、理解、创作的过程,手脑并用,大胆创造。小学生在写生活动中思维更加活跃,最终提交一幅幅优秀的作品,教师给予他们一些评价,及时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有利于小学生主动改进不足,同时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不惧困难的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我们新时代的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取个性化的授课方式,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绘画兴趣,指导他们在良好的绘画环境中感受美术绘画的魅力,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主体创造,熟练掌握绘画技能后,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令人期待。关于以上教学策略的总结分析还不全面,期望其他教师继续进行美术绘画教学有效指导措施的积极探索,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小学生们健康成长、个性发展,使他们最终成为内心世界十分丰富的人,得以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