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绍惠 张金达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双过硬的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现阶段,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经开展起来,然而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现在虽然专业课教师认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认识不充分,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难度太大,甚至认为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简单的引入一些包含思政知识的素材,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这些思政知识与课程知识的内在关联,也未能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培养的有机统一,失去了“课程思政”的初衷。
《Python编程基础》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入门语言。作为学生专业教育的第一门课程,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python编程基础》涵盖了Python语言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由初级到高级,由基础知识到面向对象,主要支持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软件开发、软件设计等课程的后续学习。在教学设计上以实际案例为导向,采用任务分解、问题启发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Python编程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整合python的基础知识,能够说明软件开发的流程,持有软件开发的思想,帮助学生打开程序设计的大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撑作用。
《Python编程基础》课程是面向高技能人才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开设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是否具备使用所学内容完成相应任务的专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因此,要深入发掘《Python编程基础》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实现知识、技能和价值的有机统一,建设开启学生职业生涯的启蒙课程。
要想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需要提升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教学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知识相融合,以提升学生对思政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在《python编程基础》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从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出发,充分挖掘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探寻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确定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功能。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参照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项目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将课程根据知识点模块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项目,项目在选取的时候,要注重实际应用,按照工作岗位流程设计阶段性教学情景,为学生的职业入门和专业技术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python编程基础》既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入门课程,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到面向对象,涵盖了Python语言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共分为6个项目模块。项目在选取的时候根据课程的特色,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有游戏类的猜数字、猜单词,日常类的学生成绩管理、银行存取款等项目。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奋刻苦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充分挖掘每个知识点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以及背后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现状、科技发展趋势等,学生通过感受每个项目的实际应用与价值,完成相应案例代码编写,并进一步分析,重新编码,重构案例。通过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一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开展学习和实践。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取知识和锻炼技能,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python编程基础》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为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相应的情境式任务,设计的编程项目情境包括民间故事、成语故事、脑筋急转弯、游戏等。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学生群体中深入传播,实现价值引领。
(1)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模式,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将教与学变得更加有趣、便利与轻松。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注重引导学生,课中以小组化、社交化的方式辅助学生内化知识,课后强化学生巩固知识。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
在职教云平台上建设《Python编程基础》在线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视频、题库、PPT等内容,在建设教学视频时,引入知识点所涉及的专业背景、行业发展、社会热点以及日常生活等视频、动画素材,在选取素材时,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这样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
在课前教师在平台上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中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利用线上平台的课程资源进行小组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上,根据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通过问题启发式、项目探究式、案例演示法等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内化课程内容,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演示;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在线布置作业,加强学生技能锻炼和知识巩固。通过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工匠精神。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第一课堂是指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师在第一课堂要充分挖掘每个知识点背后隐藏的思政元素,探寻每个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第二课堂是指课外实践活动,是将思想政治元素在实践中内化,实现课堂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教师在《Python编程基础》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讲授内容与教授方法,在课堂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外,学生在查找资料、学习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的内化。除此之外,课外活动包括Python技能大赛、寒暑假社会实践、认知实习等,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真实岗位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考核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与实践技能,达到以实践教学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Python编程基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过程性、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方式从课堂到实践、从线上到线下、从阶段到整体的各个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教师在线上布置作业、发布测试题、在讨论区发起专题讨论等课程教学活动;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完成测试、参与专题讨论等课堂活动;教师根据平台记录的学情分析,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平台汇总的成绩给出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同时与课程结束时的项目考核成绩相结合,形成最终考核成绩。
通过调查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python编程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发现开展课程思政后,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和任务,同时部分学生在技能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也很明确,实现了知识、技能与素质的有机融合。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Python编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知识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