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清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论述,其思想内涵极为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高校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教育价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要旨,努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具体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重技能训练,而轻文化浸润,不但让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育人功能的完全发挥,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将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实践,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这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形式多样,社会影响深远,有着极具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底蕴的文化性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体育的认知。受到我们包容、平和民族性格的影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并不一味追求竞技和对抗,而是更加突出趣味、健身、文化和娱乐等特征。大部分传统体育项目,都是源自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或是健身,或是游戏,或是祭祀,带有浓郁的趣味和民俗色彩。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无疑是对目前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高校体育教学有益的扩展,将更有助于高校通过体育教学落实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1.从社会角度,当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各级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将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实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社会支持、学生认可,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从学校角度,高校拥有完备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且师资力量雄厚,加之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一般对场地和器械的要求不高,以及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教科研的能力较强,这为将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实践提供了有利的硬件环境和智力支撑。
3.从学生角度,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将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实践,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得工作拥有广泛的学生基础,这对传承传统体育文化至关重要。
1.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对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阐述为: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主要目的。传统体育文化中,有诸多体育健身价值的观念值得高校体育教学借鉴,如太极中对气息的关注、毽球中对运动技巧与强度的平衡等,这些内外兼修、形魂并重的健身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新载体,开辟了新途径。
2.强化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思想教育效能。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因素,如传统武术中讲求习武先习德,舞狮中强调的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等,大学生在参与传统体育项目中,潜移默化的会受到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帮助他们更好的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发挥出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思想教育价值,也是新时期高校体育公共课承担课堂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而且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思政教育,体育课堂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寓教于乐中感染着学生,促进他们思想的进步与升华。
3.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继承发展。高校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重点在以大学生为主年轻一代。将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实践,能够让大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出他们的文化自信。
1.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形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实践,主要依靠体育课堂,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和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高校体育课堂需要对形式进行优化,除了在常规的必修课、选修课上进行渗透实践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组建学生社团等途径加以落实,将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有机整合,发挥出课堂教学的实效。
2.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实践,需要扩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一是要内容选取要有针对性,选择那些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在校园操作,同时有具有较高文化性和教育性的项目。二是内容的选取要有地域性,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会更具有亲和力,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3.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教师队伍是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实践的基本保障,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科研工作,重点是让体育教师首先成为传统文化的热爱者,进而做好传播者,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工作能力。
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实践,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充分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