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连朴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116600)
成果导向教育,简称“OBE”,又称为结果导向教育、产出导向教育,强调成果导向,重视学生学习成效,明确学生能力目标,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而非教育者“投入了什么”。成果导向教育的基本原理是“所有学生均能成功”,其基本假设是所有学生都是有才能的,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学校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找到成功的方法,具有目标清晰、方法灵活、成果可比、教学互动的特点[1]。OBE 得到了国际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可,被广泛地应用于课程教学的设计中。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离不开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将OBE 理念应用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以成果为导向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目标确定、内容划分、职责规范、成果评估,可以更加明确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理顺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规范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岗位职责以及科学地评价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效果[2]。
根据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面对逐年增加的大学生数量,高校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转变,目前的后大众化时代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学生群体,其既不是精英性群体,也不是大众化群体。
近来,保留入学资格的往届学生、复学的退伍军人、因各种原因休学复学以及年龄差距较大的非传统生源逐渐变多。同时随着我国各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扶贫与教育工作成效逐步提升,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加,少数民族比例在不断提高。现阶段,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对象类型不断多样化,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应对当代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除了价值观追求个性化外,性格上也具有特立独行的特点,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导致大学生在入学后,,个人意识强而集体意识淡薄,特立的个性难以融入集体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寝室生活中经常性出现难适应的情况,甚至导致寝室矛盾的频发。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又习惯于依赖别人,形成了一种性格特立而不自立的现象。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挫折,性格过于独特的学生难以在群体中找到解压途径,不自立的性格导致他们面对问题时常出现焦虑和抑郁,这也是目前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诱因之一。
临时性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增多,致使教育管理者疲于应对细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工作没少做但结果缺乏教育管理的成效。这样的临时性工作没有持续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永远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直处在混乱迷茫中,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没有主线。
教育部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师生比例,就是为了确保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数量满足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根据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很多高校都是聘请在校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担任教育管理者的工作,由于兼职辅导员缺乏专业的背景和培训,并且思想政治水平不够成熟,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很难推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成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执行者,学校其他的机关教辅部门、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并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导致了辅导员所有工作一手抓,而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无暇顾及,失去了岗位设置的真正意义,同时致使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效果难以纵深发展。
1.转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深刻理解并且认同OBE 理念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要求,明白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成绩不是给教育工作者本人提供业绩证明,而是让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真的有所收获;其次要改变自身的教师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愿,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强迫学生遵从自己的理念与要求;最后是明确制定任何教育管理制度要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要以学生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真正获取。
2.在各层级明确教育管理工作主线。学校层面要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对学生培养管理的整体要求,根据学校的国家服务定位、战略发展方向以及结合学校多年形成的理念、历史、文化,剖析学校人才培养的主目标,在专业教育培养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为根本、校园稳定为保障制定学生教育管理目标,以此作为长期性、稳定性的教育管理主线。学院层面根据学校关于学生教育管理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专业培养方案,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细化具体学院的教育管理目标,制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教书和育人工作的双线推进。
1.合理采纳学生的意愿诉求。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当下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同时在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中一定要合理采纳学生意愿诉求,让教育管理制度真正成为大学生共同遵守的公约,而不是冰冷生硬的规章制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合理采纳不代表完全采纳,因为大学生思想还处在未成熟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对学生提出的建议给予尊重,同时也要进行广泛调研和集中研判,最终制定出既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又能够满足学校整体培养目标的教育管理内容。
2.扩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规模。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扩大个性化发展平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性格。目前高校个性化培养平台的覆盖面仅限于具有学科或者文体特长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没能参与其中。首先很多学生可能对自己真正需求和能力特点不够了解。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使用霍德兰职业兴趣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特性,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业和职业方向;同时扩大个性化发展平台的类别与规模,对标教育管理工作主线,做到对学生培养的全覆盖,让每一名在校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工作室或者参与到至少一个竞赛或活动中去,让学生在通往自身成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1.突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意义。首先是教育管理制度产生后的教育推广,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一定要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必须要”这样做。校规培养了学生规矩意识,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保障,能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不是在约束自己,而是在保护自己,从内心深处理解制度存在真实意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遵守行为习惯规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
2.由教育管理向服务育人转变。例如,在美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了常规的后勤保证和帮扶工作,而且许多服务内容就是针对学生所需合理制定的[3],所有的工作都围绕学生需求来开展,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学业服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实际上就是学生服务中心。这样的管理方式既符合OBE 教育理念,符合了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办事能力。高校应首先加强硬件建设,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强化高校网络化办事流程,让学生办理手续实现“只用跑一趟”甚至“一趟不用跑”;同时提高教育管理者的服务水平,完成学校机关的任职人员从工作管理者到教育服务者身份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理念,让学生在事务办理中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细致、周到,进而提升学生爱校情怀。
将OBE 理念运用于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可以更好地理顺教育管理工作的主线、丰富教育管理工作内容、明确教育管理者工作职责以及形成目标与成果的评价闭环,有利于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4]。但是在执行中,高校也要注意OBE 理念的一些弊端,首先是OBE 理念重视目标成果,其预设的适用性对不同学生存在差距,所以在追求目标达成的同时,也要着重于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对成果设置不断优化和调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