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秀红 武汉市卓刀泉小学
功能训练从康复领域中产生,由美国的运动医学院首次提出。现在的功能训练已经成为运动员开展训练的方法之一,可以使其专项能力得到提高。在训练前,会对运动员进行FMS测试,依据测试的结果,对训练内容进行制定与确认。
开展功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采取动作模式,核心是提高运动员快速传递身体所有动力链的能力,进而确保在高强度对抗中,运动员可以使标准技术动作准确稳定的得到发挥。功能训练包括柔韧、稳定、动态本体、平衡、核心五大块[1],功能训练对于多关节运动和整体协调性非常强调,采取多层次动作使运动员身体所有肌肉都被调动,从而使得运动员稳定性得以有效提高。一方面,功能训练目的是使专项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功能训练对平衡非常重视,即运动时控制重心的能力,因此针对运动员的大量训练,都是基于有阻力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开展的。通过将外界所存在的影响因素成功克服,使得控制身体的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功能训练对关节之间的联动非常重视,即协调配合人与身体,这种训练方式区别于传统训练,传统训练对肌肉训练非常重视,以此使小学生力量素质得到提高。而功能训练则对于身体躯干整体训练非常重视,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运动员的动作协调和身体稳定,同时有利于促进神经控制方面的能力。
小学生身体机能正在发展,可塑性很强。通过分析功能训练特点,可以了解到功能训练不仅有利于强化练习局部肌肉,对于协调发展身体机能还非常重视。在训练篮球技术时,功能训练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协调及稳定性,同时促进小学生技术技能方面的发展,使小学生对于各种篮球动作的发力方式得以清晰认识,进而促进小学生打篮球时能够正确发力。另外,小学生打篮球时需要正确呼吸,应对这方面加以训练,如此一来,小学生不仅篮球动作精确化和标准化,而且身体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提升。
功能训练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小学生核心力量得以提高。一方面,提升核心力量不仅使小学生稳定身体各部位得到强化,还能加强保护关节与骨骼。另一方面,核心力量的提高,有利于身体重心的稳定,进而关节不会产生较大的负荷,防止运动时出现损伤。功能训练提升核心力量不仅有利于单一肌肉群的锻炼,而且对于大小肌肉群都具有锻炼和提升的作用。
对小学生进行篮球训练的传统方法中,多数教师都不敢过分练习力量,基本练习耐力比较多,这种方式可以使小学生体能得以提升,但是核心力量却较为薄弱,因此,对于高难度技术动作,小学生很难完成。运用功能训练,可以使小学生核心力量得到较好的提升,运动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小学生持续在自己热爱的篮球事业里发展和进步。
小学篮球主要训练目标是激发学生热爱篮球的态度,以及基础技术动作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不但使得学生愿意长时间的参与训练,而且使学生更加关注篮球训练内容,训练时会主动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不管训练何种项目,兴趣都很重要,功能训练亦如此。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通过综合训练,逐渐小学生愿意主动刻苦训练。体育教师对篮球项目开展功能训练时,必须首先让小学生爱上篮球,进而开发与提升其运动方面的能力。篮球运动需要长时间开展练习,若是整个练习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小学生的学习激情就会容易很快消失。因此,趣味性原则是顺利开展训练,并使训练要求得以完美实现的基础条件。
系统性原则就是把小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开展训练时,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保障训练过程能够具有渐进与持续性。篮球训练中为了使运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使训练时间足够长,但是也要对小学生负荷承受能力与身体变化情况时刻关注。因此,应该将动作技术难度逐渐改变,循序渐进的提高,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这样既可以使小学生能够接受,又与其身体发展的规律相符合。功能训练应首先培养小学生篮球基础,使其协调性和灵活性得以发展,并且培训动作模式,最终实现篮球技术基本要求。这是由于小学生身体没有完全发育,承受能力不足,运动跨度过大会导致运动损伤所决定的。
人具有运动能力的构成要素有神经、肌肉和骨骼,三个系统之间的密切联动促使动力链形成。进行篮球比赛时,运动员能力并不单纯依靠某关节或肌肉来实现发力,而是各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有连结各个部位,成为整体,才能呈现优秀的训练效果。功能训练对于加强核心训练与促进身体稳定十分重视,只有协调身体组织各个部分,才能将相对有难度的动作高质量的做出来。由于人站立时,下肢传导力量到身体上面部位,而人坐着时,力量由腰部传导到其他部位。这些过程中,核心力量不够,传导力量会出现衰弱现象。因此,小学生只有注重整体运动素养的形成,才能通过训练使小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小学篮球的功能训练对训练动作进行设计时,应对该运动项目特点、组成各动作的结构、参与动作所需肌肉与关节、需克服阻力等认真分析。开展训练首先就要对篮球运动所需肌肉关节进行清晰的了解,打篮球时一般都是多关节同时运动的,比如双手胸前进行传球运动,基础动力就是胸大肌,协同发力的是肩关节处三角肌和上臂处肱三头肌[2]。传统训练模式都是采取身体稳定的模式下训练,功能训练则不同,可以将器械的重量进行自由设置,促进身体更加稳定。篮球运动的所有动作都遵循牛顿运动定律,主要指的是角运动和直线运动,比如单手肩上投篮,主要组成要素是身体姿态、髋部动作、腿部动作和手臂动作,这些动作都具有先后顺序和运行方向。只有对技术动作的结构仔细分析和掌握之后,才能对小学篮球运动采取功能训练相关活动。
首先,小学篮球训练内容主要是移球、运球、投篮和传接球,教师开展功能训练应依据训练内容来实施,使得训练针对性与实效性得以提高。例如,训练运球时,教练采取的训练措施主要是急停急起、八字运球、提前变向、背后运球等,促进小学生技术动作在稳定层次方面的提升,同时利用适当的运动量,促进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力习惯。训练传接球时,遵循从易到难规则,训练时长保持15约分钟。训练传接球既可以促进学生基础技术的发展,又可以提升其反应能力。练习投篮时,对学生姿势是否正确应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功能训练使小学生臂力得到提升,使小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发力顺序更好的感知到。另外,训练小学篮球时,对学生身体力量的培养应予以重视,主要包含躯干、上肢和下肢三个方面,功能训练应坚持整体性原则,依据学生实际训练情况,对训练内容进行设计。比如,训练躯干的方法可以是仰卧起坐、肩负杠铃、高翻挺举等。训练速度的方法可以是在跑步时,训练学生急停、急起和冲刺等。这样既锻炼了小学生判断和反应能力,又使其耐力和下肢力量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功能训练在小学篮球训练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体育教师应对功能训练方法积极研究,对其特点与原则认真分析,使得功能训练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