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生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22)
叶圣陶先生在其论著中曾明确提出“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1]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篇目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而逐层增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教学内容。
随着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广泛推行和使用,略读课文教学逐步的被一线语文教师所关注。笔者观察了许多一线教师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课堂,发现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问题,呈现出两极化的教学现象,简述如下:
1.1 “漫无目的的随便讲讲”。有一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略读课文并不重要,没有硬性规定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只要随便讲讲就可以,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解读课文内容,也没有预设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信马由缰,随意发挥,想到哪里讲哪里,想到什么讲什么,或者直接给出一个问题,没有提供给学生任何的指导,就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也不进行课堂总结。导致一堂语文略读课下来,学生们通常是一头雾水,没有任何收获,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只会在这样随意的课堂中逐渐被消磨殆尽。
1.2 “逐字逐句的精细讲解”。还存在一部分老师忽略略读课文的性质,直接把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同等对待,关注课文中的字词、语言、段落和句式,样样到位,并由多个切入点进行深入的讲解文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彷佛收获的很多,既习得了生字生词,也明确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还记了一些笔记。但是,这样面面俱到、精细讲解,丧失了略读特征的课堂还能够被称之为略读课堂吗?它与精读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小学语文略读课堂无论是“精细讲解”还是“随便讲讲”,略读课文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有操作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2.1 以导语为导向,把握教学重点。简明扼要的导语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巧妙的联合在一起,即能够为学生指出课程内容的主旨,使学生快速掌握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又能够将精读内容高度概括,指出该篇文章阅读的详细要求[2]。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课文的前页设置导语,以精简的概括性语言引出略读课文,提示学生略读课文的方法,指导教师采用正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迁移。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导语设置形式各有不同,且具有较高的实操性与科学性。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将“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胡海的心跳。”设置为导语,并提示学生阅读时候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山川湖海生命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自然场景的想象,同时使学生在由此两句话想象的意境中进行课文略读,使其更为精准快速的把握本节内容的重点。第二单元导语为:“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并指出要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该单元导语部分内容明确,提示了学生学习该单元课程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导语为导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产生期待,更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重点,提升小学生略读课文能力的同时,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2.2 以单元为视角,实现方法迁移。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将课文精读的方法迁移至略读课文之中[3]。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时,必须要对略读课文有清楚的认识,肯定其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贯穿于单元教学之中。在略读课文教学方法的要求下,在课文《穷人》教学时,由于该单元以小说体裁为主,要求学生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以迁移方法实现读懂内容。《桥》的写作方式与该课程的写作方式一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第一节课文《桥》的阅读方法,以事件情节,发生环境以及人物形象为主线,迁移该篇课文的学习方法至《穷人》改课的学习之中,使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充分读懂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理清文章事件发展的顺序,明确定位人物形象。教师结合实际课文分析精读和略读之间的关系,抓住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略读过程中将精读的方法迁移至其中,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应用阅读方法,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
2.3 以群文为形式,拓展内容广度。略读课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教材为中心,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内容。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将当下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现阶段关注的重点问题。在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下,以群文阅读的形式,整合阅读资源,拓展学生阅读内容的广度。为实现资源整合的目的,达到群文阅读的效果,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前需要明确群文阅读的主题,结合学生实际提出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确立教学目标,并且保证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开国大典》教学为例,寻找与其相关的课文如《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难忘的一课》、《小英雄雨来》为群文阅读的主要内容。首先在群文阅读开展前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作为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迁移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略读的质量和效率。其次,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炼文章的关键,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展开阅读心得分享,从文章的特点与学生共同展开深入探讨。
2.4 以默读为方法,增强思维深度。朗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阅读技能。“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常见要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仔细斟酌课文中运用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创作该篇文章时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后,对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一定的理解,再加上学生的主观意向以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课文朗读出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并将其内化,在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程度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情感的表达以及语言的积累。朗读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上是极为关键的,但朗读作为一种有感情的训练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应大量应用于精读之中。而略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默读、浏览、扫读、跳读等方式,促使学生善于阅读,快速获得课文中的主旨和关键信息,并从中获取学习内容,将其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之中,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略读教学中需要大量加强默读、浏览、扫读、跳读等阅读方式的训练,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学生的默读技能,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目标,通过学生练习与进步不断提升目标,进而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重在授“渔”,学生贵在得“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更要不断的探究小学略读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而真正才能发挥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