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非非
(鞍山市交通运输学校 辽宁 鞍山 114020)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无数的思想、文化作品流传至今,并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思想进入,许多年轻人在文化的选择上产生了迷茫,甚至出现了一味的崇洋媚外的现象。因此,必须增强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人生理想。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是民族振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我国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因此必须加强传承与发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作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文思想丰厚,不论是在三观建设,还是人格培养上,都能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从而能够帮助其树立优秀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1 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如今,在许多中职学校中,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热情与持续度,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把时间花在电子游戏、手机等上面,而非进行学习。有些同学甚至在课上也不认真听课,而是容易走神或是玩游戏。在学习热情不高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只局限于许多古装电视剧、与古代有关的游戏介绍,并且容易将虚构的历史故事与真实的传统文化相混淆,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地传承。其次,大部分学生知识库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源是其在小学与初中时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其学习成果一般,对许多内容也只停留在浅显的认知,甚至基本内容已经忘却。
2.2 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热情不高。在许多中职学校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局限于讲台授课,教师中心,一节课内基本上是以教师的口头讲授为主,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甚少。许多中职语文教师由于长时间的教学成果不如预期,教学容易产生倦怠,从而导致其长期不愿调整教学方式,缺乏自我发展与改变的热情。在此情况下,教师习惯于其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缺乏热情,不仅导致其自身传统文化素养难以提升,无法用教师的力量带动学生,更加不利于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充满热情地准备课程,带动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而推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此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引导者和带动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热情。
3.1 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要加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必须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只有当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认知和热爱,才能在教学时用具有力量和热情的语言给学生带来独属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体验,在不一样的教学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首先教师必须主动、自觉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阅读,将自己沉浸于传统文化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并非只知道简单的、表面的知识内容,而是能够深入内容,对传统文化,文化作品中蕴含的意义,饱含的深情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进行透彻理解。其次,可以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互联网上丰富的知识和海量的信息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阅读传统文化作品是深入理解的基础,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因此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起互联网上的精品课程,通过对名校、名师精品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2 课前引导,用有趣故事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加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抓住课堂上的良好时机,首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在点燃兴趣后加深学习,在不断认知中更加热爱,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引导环节,通过分享与传统文化文章相关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对人物、故事的兴趣。如在讲授课程《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可以分享苏轼的有趣生平。苏东坡有许多关于吃的有趣故事,如在和朋友一同吃饭时聚宴争菜,利用一句“秦始皇并吞六国”的行酒令将酒桌上的六盘菜全部归为己有。利用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生动形象的人物,而不仅仅是人物介绍时一句简单的性格洒脱,聪明伶俐。其次,苏东坡与佛教文化具有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讲述苏东坡与佛印交往的故事,加强学生对于苏东坡豁达乐观、潇洒肆意的认知,有利于其接下来对课文中表达情感与主题的认知与了解。如此,以人物故事为出发点,可以增加学生对人物的兴趣,从而增强对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有关历史人物的传统文化作品的兴趣与热情。
3.3 结合课堂内容,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在课前利用有趣的故事提高学生兴趣之后,以课堂为基础讲好传统文化故事才是真正提高学生兴趣与认知的主战场。在课程中,教师首先要利用好自己的语言能力,利用良好的语言表达为学生构建出传统文化的优秀与美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而在氛围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向往。其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课堂的信息技术设备,给学生提供传统文化相关的视觉、听觉的盛宴。例如在学习《诗经·采薇》时,可以通过寻找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意境之美。其次,可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古典音乐中朗诵诗经,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韵律的美好,从而更能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自觉地进行学习与传承。
其次,教师必须在教授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由于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背诵,更是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让其承担起传承的责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仅仅在课上讲好传统文化故事,更要让学生自己站起来讲好传统文化。
3.4 积极开展课后活动,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平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开展课后活动,为学生刚刚点起的热情寻找抒发与展现的平台。如若没有后续的活动,在课堂上的热情很容易在课后快速消磨殆尽,从而没有达到促进其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与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交流会,为学生的课后阅读体验提供指导。如今技术进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传统文化书目的推荐与引导阅读,然后为参加阅读交流会的学生制定阅读与交流计划,定期开展线上或者线下的交流会。交流会作为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形式,能够将对优秀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同学联合起来,在交流中可以激发他们更高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小话剧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与表演热情。首先,可以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话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好故事,用表演的形式将其进行展现。一方面,话剧活动可以让有兴趣与热情的同学实现其爱好,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在选择故事,台词编排,表演练习的时候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体会到人物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从而能够加深其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不断提高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同时,由于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了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不再是表面的理解,而形式也不断地从知识输入变成了输出,从而有利于提高其传承传统文化的质量与水平。
加强中职语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如今我国中职语文教育中仍存在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匮乏、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因此,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个人素养培训,其次鼓励教师在课前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兴趣,课后讲好文化故事,课后搭建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共同推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