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菲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
当前,互联网已全面普及社会各行各业,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突破各种传统堵点与痛点的最强助力。尤其在长期落后于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农业领域,信息化带来的变革具有更加显著的颠覆性意义。这其中,电子商务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创新形式之一。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日趋完善,全国各地互联网信息基础建设已跃升到一个新层次,而广大乡村地区依托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也具备了更加可行的客观条件。其中,硬件基础设施基本普及就是发展农村电商最主要也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包括数字光纤线路、移动互联网基站在内,各种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已呈现多点铺开、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即使是在世界第三极的喜马拉雅地区,珠峰大本营也能够受益于中国5G基站的建设而实现上网自由。而越来越多偏远乡村地区人口也能仅凭一部智能手机开网店,将本地农副产品远销到一二线城市,也能够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网购。就在最近两三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三四线城镇和乡村的青年网民网购数量已逐渐逼近一二线大中城市的同龄人。可见,硬件基础设施基本普及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电商发展的鸿沟,也成为依托电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支柱和基础。
在各种硬件基础设施快速构建的同时,政策制定日趋完善也为乡村电商事业发展创造了更多良好条件,基于政策倾斜加快农村电商的趋势已十分明确。
尤其在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更多个性化政策后,越来越多乡村开始出现电商集聚的态势,这一点通过浙江杭州萧山地区超过百个“淘宝村”的盛况便可见一斑。政策制定日趋完善不仅让更多偏远乡村尝试电商经济有了宏观战略指导,也为依托电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政策保障,使广大乡村全面发展电子商务具备了足够的政策“底气”。
虽然不少乡村发展电商经济极为迅猛,但与起步更早、速度更快的城市相比,基础设施建设仍存薄弱点也是较为明显的短板,而这也是依托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这些基础设施短板既包括实体的物流、交通、快递,也涉及相对虚拟的互联网络通道、数据传输平台等。因此,新时期农村加快电商发展的一大核心就是尽快突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瓶颈。
与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点相似,主体单一、融合不足长期存在也是一些乡村发展电商中较常见的缺陷。具体来说,就是不同行业、企业在乡村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化的合作机制与模式。诸如邮政、金融、商贸、物流、快递等单位其实没有认识到乡村电商的广阔发展空间,因此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长期处于较初级、较原始的状态。这就给农村电商整体性快速提高造成了障碍,也成为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的掣肘之一。
与城市不同,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面临基础设施问题更加显著。比如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递站点布设问题、物流运输形式与路径设计问题、网络基站建设和线路传输水平问题等。各种影响因素都可以成为制约农村电商顺利发展的瓶颈或掣肘。这一点甚至在影视文艺作品中已经可见一斑,例如电影《一点就到家》中,回到家乡开办快递站的彭秀兵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情况缺乏全面了解,因此沿用了城市里包退货的策略拓展家乡电商业务,然而从乡村到城市之间漫长曲折的道路经常造成快递超出退货期限,导致秀兵快递站辛苦数月的成果在一夕之间回到原点。
虽然影视艺术作品反映问题存在一定夸张成分,然而现实中不少乡村地区确实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造成农村电商发展迟缓。因此,依托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首先需要持续加快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
比如互联网高速公路建设。这个问题在2020年特殊时期两亿学生同时上网课时也有出现。当时不少相对偏远乡村地区的学生每到上网课时间都不得不爬上山顶寻找网络信号。显然,即使是三大网络运营商已在国内实现了网络全覆盖的当下,偏远的乡村与山区仍有不少网络信号盲区存在。特别是在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的地区,基站建设是左右农村电商的核心要素。这些地区的互联网高速公路建设不能满足于基本覆盖,而是要杜绝盲区与空白点的隐患。
又如,要进一步加快邮政快递、商贸运输、物流交通在内各行业、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更大程度上压缩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乡村之间的物流快递时限。归根到底,城乡之间历史遗留的交通障碍问题至今仍是一些偏远乡村经济落后的“致病因”。加快行业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地区电子商务打通物流节点,也有助于从根本上优化城乡交通运输格局。而这种优化同样是突破城乡二元分配瓶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流动的重中之重。
换言之,造成一些乡村地区物流交通和快递出现堵点问题的根源正是长期以来不同行业之间缺乏有效融合所致。这种融合发展程度不足不是农村电商兴起之后才出现的缺口,而是多年来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地区物流交通缺乏足够关注所致。因此,加快各行各业融合发展是从宏观战略的高度实现全国范围内物流交通一盘棋的核心与先导,也是实现农村电商各项体制机制源头优化与治理的根本要务之一。
时至今日,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日常生活感受,大多数人对于农村发展电商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将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城市。这种单一化、单向式的认知与印象其实说明了一个显著问题,那就是农村电商主体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发展短板。因此,依托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需要强化激励引导,提升主体培育多元化水平。
农村电商不能仅仅是从乡村到城市,而是需要城市之间双向互动,快递既要进城也要下乡,既要向东向南,也要向西向北。这就需要包括邮政、商贸、快递、物流、金融、电商在内各种资本加快优势资源的全面对接。以互联网龙头企业为例,应当尽快在现有网络平台上专门针对农村电商开发更具针对性的接口。而行业协会也要结合本地乡村地区发展电商的实际情况尽快成立专业协会,通过协会工作的方式为农村电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至于农村发展电商最基本的网站设计、营销推广、品牌打造、质量跟踪与检验等在不少乡村至今仍是空缺,有关行业、企业、主管单位当尽快针对这些盲区予以扶持。只有尽快构建起批量化的专业企业为农村电商提供全过程、配套化的服务,广大乡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才能实现系统性与规范化,才能保障越来越多农村电商加快转型升级。
在提升主体培育多元化基础上,农村地区发展电商还要持续拓展农村电商应用广度与深度。
比如,要全面推广和扩大优质农业基础性资源下乡。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不同地区优质农业生产资料送到有需要的乡村。包括供销合作社、乡村邮局、村快递点、乡村信息服务站等组织机构要形成合作机制,将优质种子、化肥、农药等多种生产资料通过网络平台送达农户手中。
又如,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丰富广大乡村人口日常生产生活形式与内容。具体而言就是为乡村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例如在村快递站点提供生活费用代缴服务,包括水、电、煤气、网络电视宽带费用、手机充值、家电维修、小型农机具维护保养等等。要着力引导各种类型的服务行业、企业、机构、组织通力合作,将乡村快递网点从相对简单和初级的网络购物平台拓展到集产供销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这不仅有助于依托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多样化与多元化发展,而且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全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促使农村电商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模式。
依托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显然已成为近年来加快三农创新发展的焦点和热点。这首先要归功于电子商务平台化服务提供的点对点一键直达的网络互联模式,省去了繁冗的中间环节,无论是店与店之间、店与人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通都更加顺畅通达,这为最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创造了最大便利。其次,电子商务入门门槛极低,只要能够连接网络,平台操作便能满足几乎所有参与者的要求。这些客观上极其优越的条件无疑给农村电商发展创造了最大便利。然而,正如千百年来小农经济思想的局限性长期存在,面对电子商务这种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观念的陈旧与落后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因此,在依托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硬件与软件、客观与主观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农村电商才能在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的前提下实现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而电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则又可促进农村电商产业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规范化。一旦二者能够相辅相成、互为助益,则电商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势必愈发科学有序,而农村经济与产业则可在电商助力与引领下持续转型升级。这种良性互动、螺旋式上升则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以科技发展促进传统产业飞跃的最佳机制,也是依托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为优质高效的路径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