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维龙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堡镇完小 贵州 松桃 554100)
1.1 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足。由于教师自身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足,使得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教学情境,这实际上也是教师对情境教学的概念与特点理解不足的一种表现。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内容处于一知半解的情况,并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情境教学的内涵,很多教师对其了解仅来自其他书籍上零散的解释,因此教师对情境教学的概念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情境教学实际上是带学生玩,是一种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的方式,如在课堂上给学生出示一些图、音频等,这样就算是情境教学。虽然说创设情境需要借助多种手段,但是并不代表这就是情境教学。
1.2 阅读情境教学方式十分单一。现如今,很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基本上都是借助多媒体来实现,部分教师一直运用一两种教学方法,还有部分教师习惯以文章为载体决定是否运用情境教学法,或者是在讲解小说、戏剧体裁时运用情境教学法。这样过于注重形式,并没有注重实际的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阅读情境教学课堂变得毫无生机可言。长此以往,学生也会逐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1 引用教材知识,构建情境课堂。语文教师要在了解班级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明确下节课教学内容与方向,进而通过组织学生融入到作者构建的情感世界中,真实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并从中产生正确认识[1]。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所见》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课本教材提供的“图片”,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如:(1)你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2)图片中有什么人?(3)他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等,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分析图片。在学生简单了解诗词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翻译诗词,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每个句子。通过简单表述,学生不仅可以对作者想要表达的画面有一定了解,还可以从中理解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2.2 结合生活创设阅读教学情境。生活经验才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将教材上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知识经验推动下主动学习,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教学《太阳》这节课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电化手段,并利用投影仪灯的光源去模仿太阳的光芒万丈,将远在天边的太阳展现在学生的眼前[2]。如此,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着手,就拉近了太阳与学生的距离,同学们的探究热情也空前高涨。这时,笔者提出问题:“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了解得很少,我们基本上每天都面对太阳,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材内容联系在一起,课堂变成了学生向往的探究课,有了主观上的需要,那么学习也就变得更加轻松,且学习的效率也更高。
2.3 通过角色扮演,构建情境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情境教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是结合情境案例帮助学生更快记忆所学内容,并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和中心思想。由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有角色对话的文章,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让积极参加的学生从中得到真实体会,符合小学生年龄需求,并调动他们继续探索的精神。除此之外,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并不强,所以他们对文章角色的认识大都来自于教师或自我理解[3]。此时就需要教师在编排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帮助,促使他们可以更多了解扮演角色的情感变化和人物特点。
2.4 合理运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学生最好的教师就是大自然,其将真实的声音、图案以及哲理交融在一起。同时,大自然也是包罗万象的,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能自由地呼吸、观察、想象等,学生的眼界逐渐开阔,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有利无弊的。走进自然,就是要求学生要亲近大自然,并认真观察大自然,但是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经常不能深入地领悟大自然的魅力,也就只是凭借自身的感觉与兴趣简单地看。学生只有在长时间的观察训练中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4]。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解决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过于被动的问题。以教学《春雨的颜色》为例,笔者让同学们亲身走进大自然观察春雨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与课本上说的一样;春雨的声音与课本上说的是不是也一样;春雨有没有颜色?在观察春雨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对草地、花儿、田野等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主动思考各种问题。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学生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因此,在未来教学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实践教学情况进行持续探索和革新,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