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时代解读与策略研究

2020-11-24 14:55陆小黑张道鑫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一带

陆小黑,张道鑫,王 洁

“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标志”[1]。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打开了连接世界的大门,为中西方的商品流动、文化、技术交流等奠定了基础,还对促成中华民族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在两千多年后,在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丝绸之路”再次散发出影响世界的“时代光芒”。作为国际间合作发展的新倡议,“一带一路”既是一种经济共赢发展的新倡议,也是一种文化共同交流的新倡议,“不仅充分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魅力、与智慧,还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打造了一条全新途径。”[2]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3]被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交流互鉴内容之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是否有效“走出去”便成为衡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主要指标。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身体文化,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蕴含和诠释着推己及人、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等独特哲学品质,为各民族人民提供了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感;同时又在适应周围环境、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再转换、再发展。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被他者的喜爱和接受,中国武术俨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成为国际公众认识、了解、解读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与途径。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在海外受访人的心中,中餐(52%)、中医药(47%)、武术(44%)最能代表中国文化”[4]。可以说,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排头兵”,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对于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塑造中国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而言,可谓是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基于此,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对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发展理念进行深度结合,已经成为学界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1 “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新时代契机

2013 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旨在“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5]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受到相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热烈欢迎和主动参与,在经贸合作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总额1.1 万亿美元,增长了14.8%;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已经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6]等。可以说,作为一种促进世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全球共识”中成为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项标。

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崛起与复兴,中国文化随着“一带一路”宏图规划更高效地“走出去”已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内容,什么样的文化载体,什么样的传播模式,来推进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就成为我们亟需思考和面对的重要问题。2016年,文化部发布《“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 年)》[7],指出要加强和推动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的交流、发展与传播。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8],再次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许多经典文化都可以承担起文化“走出去”的重任,“悠扬动听的音乐、精美绝伦的诗词、龙飞凤舞的书法、风卷云舒的国画、仪态万方的戏曲、幽深典雅的园林、历史悠久的杂技、奥妙无穷的中医”[9]等。但是,“就中华文化的世界化程度而言,中国武术的世界化程度相较于其他的传统文化的世界化时间要早一些,基础要好一些。”[10]中国武术深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润养,它深刻反映中华文化的文化特质和哲学智慧。其技术上的“点到为止”“以和为贵”,制度上的“尊师重道”“以武修身”精神上的“向善守度”“由技入道”等都是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彰显中国文化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特性的重要标识[11]。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规划下、在文化“走出去”的发展背景下,在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诉求下,充分发挥中国武术的文化作用,推进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便成为呼应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时代解读

现如今,“建设‘一带一路'、坚持文化先行”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倡导:“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国际元素”和“文化品牌”,中国武术“走出去”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互鉴的“润滑剂”和“主力军”。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肢体语言和身体符号,在国际交流中可以跨越语言障碍,达到人们身体与身体,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接触。它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华民族、解读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比较典型的、不可替代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有效载体、方式和途径。因此,在新的时代语境、新的历史机遇下,以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依托,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深入研讨中国武术的“走出去”问题,必然需要探寻其“走出去”的当代价值和历史作用。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揭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核心价值与整体目标,从而有效的构建出中国武术“走出去”的理论基础,最终为宏观层面做出顶层设计和一系列战略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

2.1 秉承“文化先行”的理念: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时代动因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文化符号,隐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它通过独特的“肢体动作、身体符号来诠释中国的文化与古老文明,是一种生动的文化载体和输出形式”[12]。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中国武术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至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都有集中地反映。”[13]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中国武术已完全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它与我们中华民族安全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娱乐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中国武术文化中所体现的“内敛而不张扬、追求整体而不抵拒局部、追求结果而更重视过程、讲求技击而不提倡技击、强调规范而不压抑个性等等的文化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是近乎完全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涵在身体语言中全面的寓意,是民族文化在身体文化中的文化归宿”[14]。可以说,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在身体运动中的表现和载体,是实现“古老文明照鉴未来”重要载体。

《跨文化传播》[15]一书中指出:“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但是,他们的这些不同(文化的不同,传受双方固有的社会背景、经历的差异,传受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狭小,抵触、冲突和误解常常使一些跨文化传播活动复杂化,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足以改变交流事件。”可见,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仅靠语言、文字的视觉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国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能够超越意识形态以及民族、语言和文化上的偏见与隔阂,“它以肢体语言的形式传播文化,从而省去了文字语言方面的巨大障碍;武术注重武德、追求和谐、凸显防卫性的文化特色,又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16]作为一种肢体语言或身体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弥补这一缺陷。因此,在“建设‘一带一路'、坚持文化先行”的过程中,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活态载体”,能够通过人们对中国武术的欣赏、认同和习练,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其他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有效、便捷的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最终推动中国文化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走进去”。

2.2 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正日益站在世界这个大舞台的中心,大国的使命比任何时代都迫切要求中国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国家形象,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保持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量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国家形象”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对他国受众产生魅力和感化力。因此,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国家形象。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腾飞更需要良好的国家形象来确保其顺利实现。

面对“和平崛起”的强国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契机,选择和确立能够展现和传播新时代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正如美国学者哈罗德所言:“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经济,而是被误读的国家形象。”[17]“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国武术告诉人们的不仅是肢体的语言,更是中国人所秉承的‘不征服'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近乎全面的凝结,是中华文明道德伦理集中体现。因为它倡导‘和谐'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提倡遵循‘阴阳互变'、‘强弱相对'的‘辩证'思想;因为它尊崇‘以德为先'、‘舍己从人'的传统美德……。”[18]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力推行中国武术“走出去”,不仅是“打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精美名片”,同时还是外国民众体验中国、感知中国、品味中国的最佳载体,对于许多外国民众来说,“中国可能很远,但中国武术可以很近”。中国武术所体现出的浓厚的中国文化基因,强烈的散发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自然而然”“阴阳和谐”“无过不及”等哲学思想气息,对塑造中国“和平崛起形象”以及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武术作为一个能够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和展示中国“大国形象”的文化符号,应当勇于承担起塑造“和平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积极向世界弘扬和传播文化的历史重担和责任。我们坚信中国武术“走出去”必然能够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一带一路”中得到更好的塑造与传播。

2.3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文化担当

当今时代,文化的地位、价值和影响力已经日益凸显,从文化的层面看“武术既是文化中的武术有武术中的文化。在武术形成过程,一举一动都蕴含着很多文化基因”[19],因此,武术本身就是中国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所谓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之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20]在文化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它已然成国家在国际上占据世界文化制高点,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核心力量之一。

在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作为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理念的文化载体,中国武术所展示出的中国武术独有的思维方式、运动形式以及技术魅力,使其焕发出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而这种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深深的吸引着国家外部公众的目光,对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极为有利。因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走出去”不仅为“文化软实力”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养分,还能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可以说,在新的历史阶段中,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中国文化“重整体”“尚礼度”“崇自然”“和为贵”的文化气息,闪烁的中华民族的“为人之道”与“处世之道”,对维系全世界、全人类、全民族的“和谐”发展、“和谐共处”等方面能够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积极实施中国武术“走出去”实现与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并不是简单的对外宣传中国武术,而是将中国武术“看作一种身体语言,一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语言,一种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世界语言',通过中国武术讲述‘中国故事',抒发中国人的国际情怀”[21]。我们可以通过对外营销和传播中国武术文化、思想、价值和观念的同时,将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展现给世界,借以“引导世界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让世界理解中国正在做或将要做的事情,从而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游刃有余,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2]

所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中,“中国武术更应发挥复合载体效应,实现自身潜能的整体性释放,成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认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23]通过中国武术“走出去”来提升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促进是世界各国的文明对接,不仅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基础,还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的根本保障,最终为实现“中国的大国崛起”“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的策略研究

今天,“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共识,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与共享的新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下,中国武术的“走出去”已经成为其当代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新方向。正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因为,中国武术作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文化名片”,其“走出去”不仅是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经济发展,文化先行”等方针与规划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还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和途径。基于国家发展以及武术对外传播的角度,从实际出发,从文化差异性出发,从传播模式、方式及内容出发,从横向及纵向的角度出发,探索并构建出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实施路径便成为实现“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稳步前进”以及“扩大中国武术以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以世界观民族,以现代扬传统”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3.1 “整合资源,激发合力”:在“走出去”纲领上要“统筹规划”

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战略构想与路径实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文化传播与文化融合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国家、政府层面的投入和支持,既要注重顶层设计、综合施策,又要注重各种措施和方法的配套,使各机构的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更强,凸显“组合动力机制”的特点。尼玛泽仁认为:“文化输出光靠孔子学院教几个汉字,介绍一点民间艺术,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国家在这些方面投入实在太少,不足以打造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形象。”[24]在中国武术“走出去”的过程中,就国家层面而言应该主动承担起积极推进中国武术“走出去”的责任和义务,应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对中国武术走出去进行全面的“统筹兼顾,综合部署”,积极进行“统筹规划”。

从以往经验和政府职能特征来看,我们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和组织优势”。所以,对中国武术的“走出去”实行“统筹规划”,不仅有利于各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而且对协调和处理规划、管理、建设、实施等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为只有在国家政策和方针上进行协调一致,统一规划,中国武术“走出去”才能真正的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文化部在2017 年颁布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 年)》中指出:“文化对外开放战略的布局,需要发挥政府引领统筹作用,……着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内各省区市优势,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建设。”所以,对于中国武术“走出去”而言,在实施的过程中运用何种途径、何种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风采和魅力,必须需要政府部门以及文化对外传播部门更为细致的规划,规划和完善“顶层设计”。

所谓“顶层设计”,是指“最高决策层对国家发展层面的规划,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等领域,进行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整体设计,是来自高端的总体构想。”[25]中国武术“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就是对中国武术“走出去”的进行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和构想。它应该是从国家层面上对武术对外发展(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武术对外传播)进行全新的、多方位的、深层次的和战略性的设计与规划,既要包含宏观上的纲领与原则、模式与目标,还要涉及微观上的路径与策略、内容与方法等。它是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战略蓝图,决定着“走出去”的方向和未来。

从可操作性角度来看,在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实现途径时政策制定部门就要把武术文化(如各种武术题材的大型表演、舞台剧、武术题材的电影等)融入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计划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武术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共同创造有利于中国武术“走出去”开放发展的环境。一方面,应该从宏观理论层面做出顶层设计和一系列的战略规划,着力推动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的文化交流和深入发展,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形式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推动中国武术“走出去”,通过多方面的力量对中国武术“走出去”进行全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合理挖掘和利用中国武术的实际价值,探索武术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重要联系,大力提升中国武术的文化品味和惠民价值,使中国武术既能“走出去”,又能“走进去”,真正实现文化精神与内涵的有效传播;此外,在中国武术“走出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规划与设计、组织与控制、执行与实施这三重关系的协调与配合,使得中国武术“走出去”能够做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从而保证整套设计体系的灵活稳定,为中国武术“走出去”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型的“空间蓝图”。

当前的主管武术发展的部门,应当充分协调政府、文化、教育、体育等多个部门,密切建立有效的协作关系,每个部门都应当以推动和实现武术的发展为工作重点,群策群力、通力协作,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共同营造有利于中国“走出去”发展的空间,创造中国“走出去”发展的契机,落实中国“走出去”发展的规划。

3.2 “各司其职,互补发展”:在“走出去”组织上要“协调配合”

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是该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明确要求要“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政府间文件,深化人文合作委员会、文化联委会等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这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的“走出去”提供了较为科学和权威的实施策略和思路。依据传播学的理论,可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通过官方渠道,由政府部门主导进行推动,也需要通过民间渠道,由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来共同实施”[26],因此对于中国武术的“走出去”而言,在组织上必然应该以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相互合作,协调配合的形式来完成,充分发挥出各组织的优势和特点,为中国武术真正的“走出去”“走进去”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今天,中国武术的“走出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走出去”,它的“走出去”必须与“国家的宏观文化政策紧密衔接,与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同步”[27],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中国武术“走出去”,政府组织作为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理应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为中国武术的“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立“走出去”的重点、方向、目标,为全面“走出去”提供制度支持,并且要充分发挥政府组织的优势,整合各项资源,为中国武术“走出去”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政府组织在文化海外传播中有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对文化正常传播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带有政治性的文化传播通常都会遭到他国政府的阻挠或禁止,以宣传国家政治形象的文化往往不容易被他国官方以及民众所接受。而在这个方面,民间组织或团体则可以有效地弥补。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民间组织或社团通常不会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容易被他国受众所接受。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传播时,可以组织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武术进行公益演出,体验教学。如组织猴拳、形意拳中的十二形拳,螳螂拳等武术大师进行表演、教学。这些拳种表演时有的诙谐、有的气势如虹、有的活灵活现很容易被他者接受,更有利于中国武术“走出去”。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民间组织或社团行为的对外文化传播也存在着诸如影响力缺陷、利益化驱使、指向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一带一路”进程中对于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具体实施,要一改以往的传播形式,不能过于依赖政府组织的“大包”和“大揽”,也不能过于依靠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的“各自为政”,应当要明确各自职责和从属关系,坚持以政府组织为主导、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相互合作、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各组织发挥自己所长,在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广空间上加强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推进与实施。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对外发展与传播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在其“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挖掘、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统筹机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组织主导的文化、外交、商务、体育、旅游等部门以及民间组织、社团及个人的积极作用;不仅要能够执行统一的政策与方针,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与体系,积极促成“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政府交流项目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国内部门与海外阵地相结合”的联动体系,各施所长、各尽所能,为中国武术的“走出去”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从而更好的实现中国武术的“走出去”以及中国文化的“走出去”。

3.3 “技术先行,文化跟进”:在“走出去”模式上要“双管齐下”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化与有效实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积极实现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是促成深层次合作的稳固基石。“一带一路”是一个全局性、共享性、共赢性的倡议理念,所涉及的不单单是沿线国家,还包括沿线周边以及更大的区域和范围。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格局内,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应该本着对话和融合的理念来进行。我们需要在文化交流的对话中,积极宣传和展示中国文化的优势和长处,让他国的民众从内心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正能量,从而主动的认同和接受中国的优秀文化,真正实现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上而言,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最终目的及意义则是在于通过中国武术这一载体,来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理论观念等,以此来普及、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最终实现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文化大国形象的效果和目的。中国武术“走出去”并不是简单的武术技术或武术运动的“走出去”,而是将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在内容上要确保“双管齐下”,实施技术先行,文化跟进的理念。所谓“技术先行”,是通过中国武术技术层面的价值与优势(如技击、娱乐、审美、文化等),技击性是中国武术的本质,也是中国武术的魅力的根源,通过对一代一路沿线受众普及、训练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可以使他们快速喜欢上中国武术,进而接受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得外部公众普遍接受并认可中国武术这一文化形态,为文化的传播做好基础和保障。“文化跟进”则是在技术层面的广泛普及之后,通过武术文化的作用力,将中国文化中的文化精神、理念及内涵在技术传播的过程中被他国公众潜移默化的接受和吸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文化熏陶和渗透。

传播学认为,文化传播并不是盲目的文化输出,而是一个有针对性、有策略性的系统的过程。而“文化之所以能传播,关键的并不是传播者做了什么,而是接受者需要什么,接受者发现传来文化的好处,然后慕而学习。”[28]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文化的海外传播,如何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其关键点在于是否符合或适于国外受众的需求所好。从这点来看,中国武术是一项集技击、娱乐、健身、教化等功能为一身的身体技艺,其价值和功能已经被国外诸多学者及国家领导人所认同和肯定。

同时,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着普世性的和谐文化基因,其“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对世界关系的和平发展、和谐共处十分有利。因此,作为符合全人类、全世界发展共同所需的中国武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技术层面的“优越性”,还要凸显出文化上的“先进性”,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的海外传播已达到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与运动形式,不仅使人们在习感悟到中国文化中崇尚和谐与和平的文化精神、以柔克刚的处世态度、随曲就伸的入世哲学,还能让人体验到“轻松、平和的心态应对紧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这些因素形成了太极拳在国际上快速传播的原动力。”[27]这对中国武术“走出去”而言,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曾经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开展商业贸易活动的重要枢纽,还是实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正是因为古丝绸之路的存在,世界认识了中国,中国文明开始走向了世界。正是由于文化自身的“软力量”,能够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异质文明的对话,从而实现了经济、贸易、投资等经济要素流动。所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武术的“走出去”既要充分发挥技术层面的优势和价值,改变被动“送出去”的局面,逐渐拓宽“走出去”的发展空间,又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力、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得中国武术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走进去”,切实走进世界各国民众的生活之中,使其在惠及全人类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中国武术来加大与“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合作,有效的运用中国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积极促成和实现与沿线国家的教育结合,强化中国武术的身体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实践教学,推进和实现中国武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各方共赢发展的公共文化产品,进而赋予中国武术“走出去”全新的价值。

3.4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走出去”内容上要“有所取舍”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走来的中国武术,在经历了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考验之后,已经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今天的中国武术并不是几套简单的技术套路就能代表的,它所包括的除了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之外,还有着深邃的文化意蕴以及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但是,在中国武术这一文化“瑰宝”与“精华”中,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武术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或技艺,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汲取了中华文化、思想、精神中的精髓与养分外,还一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制度等方面诸多的陋习与陈规,不可避免的糅杂了一些不良的、负面的元素、内容和观念。因此,对中国武术“走出去”内容选择要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原则。

习近平主席对“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做出明确的诠释: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新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9]。例如,“一带一路”对外教学过程中初期要选择一些简单易学、技法实用的拳种,如南拳、少林拳等外家拳。有些内家拳技法、拳理多晦涩难懂不仅导致了今天的中国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更多的是“神秘多于科学”“实用多于理性”“负面多于正面”[30],还使得中国武术在国人心中的文化地位、真实内涵受到的曲解与误读。因此,中国武术“走出去”要有辩证的眼光与意识,力求给国外人呈现出一个正面的、积极地中国武术。

从实质上讲,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中国武术的外显技术层、中间制度层、核心文化层的对外传播和辐射产生出中国文化影响力,并以这种文化的“软力量”来更好地、更和平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最终使中国获得更多世界人民的关注与认同。中国武术作为传播和塑造中国文化、国家形象的实施载体,所传播的内容、理念以及价值观,对国外公众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形象有着重要的指引和影响作用。从中国武术海外传播的现状来看,今天的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普及度虽然很高,但是人们真正接触中国武术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他们对中国武术的接触和了解更多的只是从影视作品、网络平台或相关书籍上来获得,很多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区,如同一张没有被书写的空白页。而这张空白页上的内容应该如何书写才能真正的表达出中国武术、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和谐与共的价值观、世界观,其关键点在于中国武术“走出去”的过程中是传播正面的、积极地还是负面的、消极的内容、思想以及价值观。因此,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的“走出去”,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所选择、有所取舍。

所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的“走出去”应该将中国武术中优秀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理念以及价值观积极弘扬,将中国武术中负面的、消极的、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中国文化、国家形象的内容、理念以及价值观主动摒弃,“要努力减少‘目的性和倾向性'明确的宣传策略应用,加强‘互动、沟通、互利、互惠'”[31],做到有所甄别、有所选择的“走出去”,才是中国武术“走出去”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3.5 “拓宽渠道,为我所用”:在“走出去”方案上要“多元并用”

“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还取决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渠道、媒介。”[32]在这个传播方式、手段、渠道、媒介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利用好身边的各种传播资源进行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极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国武术的“走出去”的实施路径而言,如何有效利用各种传播方式、手段、渠道、媒介,对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真正的“走出去”至关重要。目前来看,中国武术的海外传播主要是通过个体传播、文化交流、影视传播以及互联网等方式来进行的,这些方式或途径对中国武术的海外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根据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和指导思想来看,中国武术“走出去”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与挖掘出更好、更快、更便捷的传播方案。

(1)中国武术“走出去”应充分借助“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多边舞台,发挥文化双边合作的优势,借助各种政府行为,为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构建平台。积极举办“沿线文化年”“沿路艺术节”,“一带一路文化行”等文化交流活动与文化展示平台,充分利用沿线国家或组织举行的各种艺术节和文化博览会等活动形式,推广中国武术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宣传中国武术文化、艺术的同时,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同时还要积极组织中国武术出访“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塞尔维亚、拉脱维亚、土库曼斯坦、以色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各国之间的武术交流。

(2)中国武术“走出去”应在创新传播形式,全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推出中国武术国际品牌,做到雅俗共赏、全面传播。一方面,要积极推行中国武术“赛事品牌,拳种品牌,名人品牌,影视品牌,大师品牌,演艺品牌”[10]等。武术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利用旅游等文化产业打造知名的国际武术节,通过国际武术赛事推广中国武术的世界普及;武术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掘和开发文化遗产,强化太极拳品牌的推广,以太极拳独特的文化特质与健身效果提高太极拳的认同度,在传播太极拳、太极拳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国武术、中国文化;武术主管部门应当与媒体通力协作,利用当代传媒手段推选国际武术形象大使、民间武术大师,打造好莱坞式的影视作品等,使中国武术逐步成为世界认同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要与艺术传播相结合,投资创编高端武术舞台剧,以高品质、高艺术、高欣赏价值的武术剧目展现给普罗大众,给各国人民带来高水准的视、听觉享受,使人们在欣赏武术舞台剧的过程中接受中国文化。中国武术曾经结合中国传统山水画技艺与现代特效技术,将灯光、音乐、舞蹈、道具、太极拳、集体拳、各种腾空动作等完美地揉和在一起,创作出新颖独特的大型央视春晚武术节目《江山如画》、《行云流水》、《双雄会》等,展现出了一副副盛世中华的画面。2019 年春晚武术节目《少林魂》更是在国内外引发了强烈反响,不仅惊艳了中国,也惊艳了世界,被外国网友称赞为史诗级表演。在“一带一路”的文化活动中,继续致力于创作和推广武术艺术作品,使这些可视化的作品作为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具体内容。

(3)中国武术“走出去”应拓展传播媒介,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的同时,积极、适度的将中国武术投放到各类新兴的媒体中(互联网、移动传媒),为中国武术“走出去”提供传播时间和空间上的技术优势,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为传播渠道,为世界人民提供“更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更便捷的接收方式,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例如国家地理频道播出的《武术大观:科学看武术》,将各国有代表性的武技以高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的研究与比较,解释并回答各种武技的特点和独到之处,这对世界范围内的武术、武技传播、推广具有积极的效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五通”的构想中的重要环节。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必须得到沿线国家的人民支持和积极响应,为实现区域间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文化的交融和交流有利于凝聚共识,有利于推动合作。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而人文互联互通主要指以人文为纽带,推动不同文明会话交流、互学互鉴,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夯实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文化基础”[33]。因此,我们应当通过中国武术“走出去”加强文化的交融和交流,借助精心打造的武术文化品牌,举办形式多样的武术文化论坛、武术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真正的发挥文化先行作用,展现出“文以化人”的软力量,实现传统文化的互联互通。

4 结 语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鲜明、最典型的文化代表和标识,肩负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今天,在国家发展、“一带一路”以及文化“走出去”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的“走出去”不仅能够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还能有效的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与源泉。因此,全面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问题,既是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新时代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优秀文化契合“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增强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求去理解和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远立意和重要价值,将“一带一路”倡议和高度文化自信及中国武术“走出去”深度结合,将有利于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的当代价值和实施路径。所以,对于中国武术“走出去”而言,只有把握历史机会才能“穿越历史之门,迈入一带一路潮流,才能激荡时代共鸣”;只有在纲领上、组织上、模式上、内容上、方案上做到“与时俱进”“切实合理”,才能在“一带一路”进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一带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中国魂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一带一路”上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