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明志
自2018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黑天鹅”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国家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减税降费、稳增长促就业等措施,有效面对风险的冲击[1]。企业在每一次类似“黑天鹅”事件的外部风险出现时,都会面临许多具体问题,其中员工关系管理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通过对外部风险冲击之下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分析,以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启示。
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关系会体现个别性与集体性的特点,即个别员工与管理层的关系、员工团体与管理层的关系。在外部风险冲击下,员工所处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不同,加之个体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复杂个体,企业维系员工关系的管理方式就不能“一刀切”。
企业在与员工沟通时,通常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一些需要留下工作痕迹、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务,通过微信、QQ和邮箱沟通效果较好;而一些紧急工作、头脑风暴、情感交流,则更多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或者通过会议沟通的方式来解决,线上线下沟通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但在外部存在风险情况下,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以网络化沟通为主,但其效果远非想象中那么理想,面对面沟通交流带来的融于团队、融于企业的归属感目前不能完全被替代[3]。
企业与员工形成了契约关系,劳动合同是一种经济契约,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来说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员工享受获取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履行在企业管理下完成工作任务、提高技能的义务;在有外部风险冲击的大环境下,企业不折不扣地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来执行,显然不太现实。然而,总有一些人为了企业、社会和国家利益而开启“最美逆行”模式,这体现了个体的责任感;也总有一些企业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承担起自己的企业责任,而这种个人责任与企业责任统一到社会责任之上,构筑了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即契约管理的心理化。
外部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经营发展,部分企业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网上传出“西贝熬不过3个月,海底捞亏50亿”的信息,足见外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之重[4]。那些受雇于类似“危险”企业的员工,也面临降薪失业风险,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岌岌可危。一旦形成不确定的预期,无论未来是企业被迫裁员,还是员工被动离职,都会对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外部风险发生期间网络上总会充斥真假难辨的信息,谣言一旦流出,便在网络像病毒式的传播,给民众和员工带来心理上的恐慌。如在需要隔离情形下企业安排工作,特别是从事室外工作、与人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工作,员工在心理上就会有种抗拒心理,沟通效果大打折扣。俗话说“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外部风险下解决员工沟通问题主要就是“关系排毒”,即去除影响员工关系的负面情绪。
大环境的恶化,传递到行业和企业,不同企业受此影响差别很大,2020年上半年酒店旅游业、交通餐饮业受影响最大,同时也会波及相关上游制造企业。
员工满意度一方面体现在薪酬方面,部分企业面临经营风险不得已降低薪水、取消福利,势必会降低员工满意度;另一方面体现在信心方面,若企业发展方向不在未来发展的四个“新”方向:消费新习惯(在线消费等)、生产新方式(云办公等)、公共新服务(医疗服务等)、科技新产品(新能源汽车、5G等),员工不看好企业发展前景,员工满意度则可能下降。
企业的社会责任既包括基本的经济责任,还包括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这是由低到高多层次的社会责任。企业首先要做好经营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竞争力、保障员工薪资福利;其次才是依法办事,在劳动合同法、企业相关法律的框架内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最后是部分有能力又有影响力的企业可以参与社会事务,履行道德责任,发展慈善事业。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必定是受员工尊敬和向往的企业。
外部风险发生后,原先沟通方式需要变革,线上业务、在线办公成为一种趋势,阿里系的钉钉以及腾讯系的企业微信2月到3月的“火热”表现足以说明一切。“云办公”浪潮来袭,员工能否在风口乘风起飞?关键看员工能否主动迎接改变,去学习新知识,去掌握新技能,企业也应针对管理型、知识型和操作型的不同员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做好系统培训和个性化指导工作,以实现双方无障碍在线沟通。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外部风险的短期冲击,不会改变长期趋势。企业和员工既要看到“危中有机”,企业可以尝试转型穿越“寒冬”,待行业重新洗牌后迎接新的契机,员工可以利用隔离假期自我学习充电,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又要有“危机意识”,外部风险是只“黑天鹅”,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长期来看,“黑天鹅”终会再次出现,优秀的企业总能做到居安思危。企业和员工有了“危机意识”,就会换位思考,员工愿意为企业付出,企业愿意给员工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员工关系必然维系得更长远更持久。
总之,“黑天鹅”式外部风险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的善与恶,折射出企业与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与员工要反省自己,不能见小利而忘大义,不能目光短浅而忽视未来大趋势,要正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中呈现的新问题,切实改善员工关系,提升员工关系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