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哲”视域下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再审视

2020-11-24 13:14王春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改革课程

杨 帅,王春顺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课改”的理念日益完善,体育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然而,当我们冷静再审视这些变化时,新的困境接踵而至,研究学者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都各持己见,但很多见解是过于表面文章,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困难重重,不管是改革的外部运行环境还是内部的发展机制,学校体育课程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但也存在着掣肘其发展的“瓶颈”,严重抑制了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内生力,因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

1 新时代掣肘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问题

1.1 整体与部分的脱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联系脱节,各个部分的协调推进机制产生了冲突,怎样在部分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整体的发展,以及怎么在整体发展的下去规划部分发展,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体育这个部分的发展应该联系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共同推进体育的发展,但是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壁垒仍未被打破,条块分割的发展模式阻滞了体育功能的合力作用。体育教学主要目标往往被定义为提高身体素质和传授“三基”(基本技能、技术、知识),于是,技能形成理论、运动负荷理论备受重视,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运动负荷的控制和技术教学的精雕细刻,体现出了极强的科学性倾向。课程教学中过度关注生物学意义上的体制和技术的传授,学生沦为掌握“三基”的“工具人”和传授文化的“载体人”,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即时性的发展对人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对人性的一种压抑和摧残,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人文性的缺失。

1.2 体育课程内容的千篇一律,对改革内容认识的过犹不及

学校体育课程不同学段皆有相匹配的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对于安全角度的考虑以及教材衔接的问题,很多运动项目无法开展或者不敢开展,导致了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和“蜻蜓点水”的现象。简单的重复和浅尝辄止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健康未得到一个“质”的保证,小学到中学的过度在体育课程发展中未得到一个“度”的提升。因为过度解释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形式成了“放羊式”教育,让学生肆意的发展,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老师的价值,以至于学生的健康得不到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发展。课程标准贯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标,但很多学校过度解读这一目标,使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偏移,大部分时间去强调课堂的娱乐性,而弱化技能教学和体能锻炼,学生的体质健康根本未得到保障。

在前几年“快乐体育”开展的如火如荼,经常可以在优秀的教学案例中发现,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都踊跃的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但是欢声笑语之后,学生们的体质根本未得到一个“度”的保证,教师一味地追求课程的趣味性,却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过度的在课堂上运用花里胡哨的器材作为辅助,这些辅助的器材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却没考虑这些器材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实质价值。

1.3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盲目的引进与承袭

客观的讲,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在纵向上不仅受到本国的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在横向上同时受到同时代先进国家的影响。在学校体育课程设计中盲目的引进外国先进的改革思想,这些思想引入我国,却呈现处“水土不服”的症状,导致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也只是一个空壳,实际的作用微乎其微,受本国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体育的改革得不到创新,一味的继承传统的课程理念,导致课程体制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体育课的内涵未得到丰富和发展。

1.4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浅尝辄止,没有从问题的内因着手

仔细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课程改革嬗变的因由,发现体育课程改革内容的每一次制定或修改,主要是来自于诸如引进国外体育改革的先进理念、学制的改革,以及社会背景的变革等外在诱因,却没有从体育学科固有历史内在诉求出发。诚然,这些外缘性因素必然对体育课程文化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课程的发展,但是,若果只是遵循这些潜在的、外在的诱因来研究体育课程文件的变革,显然是不周全的。

1.5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脱离实际

在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改革内容往往是从先进国家和知名专家的思想中提炼而来,制定出了一套理想化的改革模型。但往往人们的意识脱离了存在,没有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导致理想化的改革模型并不能适应中国课程改革的大环境,在实际应用中问题百出。经验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很多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习得了属于自身的一套教学模式,这些模式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看起来有条不紊,但由于自身的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没根据学生条件、时代等不同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束缚自身的思维方式,萧规曹随,限制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1.6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实施中理论超前,行动滞后

谈及我国的学校的体育工作,有一句流行的话讲起来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体育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也颁布了很多的相关的改革文件和政策,但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大相径庭,没有遵循文件和政策中的相关要求,一切都在喊口号,并没有经世致用之学,只达到了对方针政策的感性认识或者理性的认识,并没有真正过度到实践过程中。更加严重的情况是很多学校和老师并不知道相关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文件和政策,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学校,很多当地政府机构也了解这种情况的存在,却对其置之不理。

2 新时代“马哲观”语境中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再审视

2.1 重视部分,统筹全局

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提倡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当下学校课程不仅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也应该重视体育的发展。学校课程改革应严格强调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不允许其随意被其他课程所替代,提高体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分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协同作用,如果只凭借学校单方面的助力作用,体育课程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学校体育发展比较好的国家,诸如美、英、德等国都是由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管理。必须统筹社会与家庭,家庭如果不重视孩子的体育发展,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观也会产生扭曲,只会使孩子被动的接受学校体育课程,对体育持有消极的态度。假如社会能够重视体育课,视体育课程为重要的课程之一,那么学校体育课必然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只有打破了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壁垒,体育功能的合力作用才会得到积极的发展。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应由片面的强调科学性向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还需要提高学生人文方面的素质,在体育课程目标中,科学性和人文性应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一个成功的教育改革关键在于工作的连续性、条理的清晰性和整合性。

2.2 强调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保持适度化

学生的身体特性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各个阶段素质的敏感期是截然不同的,各个阶段所学习或训练的内容不仅在量(规模、速度等)上要有所变化,还要有一个质的变化。在教学内容上,不应该是各个阶段的简单重复和“蜻蜓点水”,很多老师出于对学生的安全的考虑,认为该阶段不应该有如此大的负荷的困难内容,就脱离课程标准,自作主张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没有认识到这个阶段学生应该所承担的负荷,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这个阶段的实际状况而有针对性拟写的,是经过不断总结经验和实践得出来的结论,老师不应该质疑其科学性,应该根据要求充分落实。

不能绝对化定义学生和老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应适度的理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老师的启发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不能落下的。不要刻意去比较两者孰轻孰重,只有两者协同推进,学生才会得到合理化的发展。对“快乐体育”的误解是因为过度追求课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所导致,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学校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将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追求课程的趣味性是课程的衍生价值。课堂中应该把握好度,趣味性和娱乐性是基于学生的体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而衍生的目标。“快乐体育”理念应该推崇参与体育而感到快乐,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参与体育。

2.3 有选择的去芜存菁,杜绝全盘的肯定与否定

改革必定会与传统的习惯发生摩擦,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新的行为习惯,但改革应是在本来的基础上进行的“扬弃”和创新,而不是纯粹地否定和颠覆。自我的肯定和否定都是对的,但是不能完全摒弃或接受传统和外国先进的理念,必须从实际出发,在与时俱进中加以完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质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性的肯定与否定,立足于本国特点,辩证看待过去传统改革思想和外国的先进改革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跟风,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到否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再到肯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是无限交替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保持事物的存在的肯定方面和促进事物灭亡的否定方面。人们经常片面看待问题而导致观点的绝对化,在改革中不断发现种种问题,便定义这次课程的改革是失败的,并没有清楚认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根据某阶段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完善的,所有的教育主动权都会去预估潜在的益处,避免缺点,一直在不断完善和修改。

2.4 坚持内因为主导,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在每次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往往会发现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简单定义为改革文件和内容存在错误,以至于每次体育课程改革文件的制定和修改都只在表面进行,没有去发现真正的内因。体育学科有自己固有的本质属性和发展史,体育课程改革内容的制定和修改理应当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科逻辑,这是体育学科自身独立品性彰显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应按照逻辑路线进行本我建构,从体育课程本质属性出发。

2.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学校体育改革中,不乏很多先进的改革思想,无论是专家们的思想,还是外国先进思想都数不胜数,面对先进的改革思想,应选择性的纳入,而不是随风而靡。纳入的前提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国内的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体育课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纳入实施。老师经验式教学方式也应该得到改正,时间在改变,时代在发展,学生的特点也在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也在更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实施。想进一步更好的进行改革,就必须做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有落实到每个地方,每个学校,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步。

2.6 落实于实践,忌一纸空文

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光喊口号是不行的,多么完美的课程改革方案不去付诸于实践,那么就只是白纸一张。既然课程改革文件颁布了,就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贯彻落实,只有进行了实践,课程改革的效果才能呈现,才能够知道这次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还存在着不足,才能完成实践到认识,认识到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然后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完善。

3 结语

教育政策和改革在现代社会变革和权力关系的社会调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的有利变革,就必须突破原有的封闭式思维,就必须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进行变革,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有助于课程改革领导者,课程改革方案的修订者以及教师等在面临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时,不会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用更开阔的视野看待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使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更科学化和人性化。该文分析了整个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典型问题,运用“马哲观”剖析了问题以达到批砉导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的、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虽然在问题的涉及上不能列出全部问题也不可能列出全部问题,但选取的问题都是具有代表性,在分析其它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同样可以深厉浅揭。希望通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能够盈科后进,学生的体质和身心健康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改革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改革之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