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体育课改与“健康第一”

2020-11-24 13:10杨秋霆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0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体育课小学生

杨秋霆,邱 玲

(1.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广东 东莞 523133;2.东莞市麻涌镇大步实验小学,广东 东莞 523133)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性的,具有发展性的,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即体育课程要着力于促进学生个体在机能、形态、运动兴趣与习惯、技能与心理的全面发展。

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如何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工作,让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当前一线体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1 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形式多样,具有灵活、多变、丰富、鲜活的特点,富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诱导性。小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和游戏,对自己喜欢的内容,喜欢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其中,特别是喜欢参加一些对抗性的集体活动。所以,基于“健康第一”的思想,体育教师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组合,把那些枯燥、乏味的耐力练习和单一的动作练习设置为具有感染力的、略带刺激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小学生视听的灵敏度,还可以提高小学生集体的活动效能。比如,耐久跑是体育教学中一项非常枯燥的项目,但只要教师把教材掌握好,把耐久跑的教材内容改为类似“千山万水”的情景教学,加上音乐的陶冶,不但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根据低年龄段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内容,激发兴趣,达到理想效果。义务体育教育课程中,技巧教学占比较大,通过技巧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平衡能力素养,发展灵巧、柔韧等素质。教材前滚翻既是技巧类的基础动作,又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和有效的一种自我保护方法,这个动作对于成人来说比较简单,但由于低年龄段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和理解能力较差,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领会教师所讲的“低头、收腹、团身”等要领,做起动作来不是歪斜,就是团身不紧。笔者在教学中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性教学,把这个教学设置为“我们来拍球”的情景,学生呈圆形,围绕在教师周边,教师边发口令边示范,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站起、蹲下、低头、收腹动作,然后手抱双膝,快速蹲下团成球状,教师则做拍球状,并发出“小皮球,跳、跳、跳”的口令。小学生随着口令做团身跳,兴趣特别浓厚。第二个环节,带领小学生分立于体操垫两侧,让小学生仔细观察:用手推动球体使其快速滚动,然后再把球换成正方体的积木,用力前推。让小学生仔细观察2类不同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这时教师适时用语言点拨提问,引导小学生认真思考、交流,自然得出“前滚翻时要像球一样圆,才能滚得动”结论。这样,通过球与积木的比较,小学生能较直观地懂得团身紧的道理。又如,在传统排球教学中,发球一般必须站在排球场地底线,而且要发过中线,小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也不够理想。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力量和技术情况,自由选择在场地的任何地方进行发球练习,降低练习要求,然后小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掌握情况逐渐向后推移,增大难度和要求,反复发球练习,巧妙地搭建练习梯度,符合小学生从感受—领悟—联系—掌握的认知规律。

2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一般情况下,小学体育课常见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形式。分组教学法是多数体育课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分组教学是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运动能力等情况,分成不同的组别练习,便于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区别对待;有利于调整课的练习密度,可以避免由于器械或场地原因,造成的小学生轮转等待时间过长,或因长时间做同一项活动而引发局部疲劳,导致兴趣下降和注意力分散。分组教学的优势。就是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场地器械,使所有小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锻炼。笔者认为,体育课改不仅要改内容,也要对教学组织形式及其他影响因素尝试改变。因为,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师生、器材等要素。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首先要从体育教材内容的需求出发。有的内容适合分组进行,有的内容适合集体教学,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需用最适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其次,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应逐步建立小学生的个人体育档案,详细了解小学生的身体情况、学习能力及技术、技能水平,从而为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方式奠定基础。再次,要从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出发。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校场地、器材的数量及分布,根据教学实际,做好场地布置和器材分发、调度,力避转场或频繁调度器材而耗时。例如,在教学前滚翻和穿越封锁线(游戏)内容时,小垫子可一物两用。第一环节摆放时,横排间隔顺序摆放,小学生可以方便地完成技巧教学的需要。第二环节,迅速将垫子折起充当障碍物。这样的设计,很好地规避了器材的频繁调度,从而有效增加了练习时间,增加了练习密度。最后,合理规划场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前预设好场地和调动路线及次数,同时了解其他教师上课使用场地的情况,避免冲突。合理有序的预设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可见,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要变革,但变革不是盲目地变换花样,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体育课堂教学的外部条件,又要考虑授课师生及教材本身的特点,做到普适性和特殊性兼顾。

3 体育教学成绩评价的改革

按照传统形式的管理,教师评价小学生的成绩大都以体育课标要求或国家体育健康测试标准上的体育成绩来衡量、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那些生来身材矮小(或肥胖等特异体质)、体质较差的小学生往往再努力也达不到较高水平,一个尺度有失公允,会大大挫伤他们原本脆弱的积极性。所以,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体育成绩评价的改革,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学生锻炼后得到的成绩,在尺度上进行“放”,即按照小学生锻炼后进步的快慢来制定评价制度,学生身材短小(或肥胖)但进步很快的小学生给予高度评价,对自身得到满足而进步较慢的小学生给予适当的激励。这样,使进步快的小学生感到自豪,对自身得到满足而进步较慢的小学生增加压力,从而激发小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是这样进行改革的:首先,利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对所教学的小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测试本学期的基础数据),积累小学生原始资料。其次,通过学生的努力,再次测验,对进步快的小学生大力表扬,对“原地踏步”的小学生重点“培养”,并探其原因,鼓励加油。最后,在期末对小学生进行笔试,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本学期基本技术、技能掌握的情况,以便帮助后进生进一步改进。另外,对体育成绩的评价也进行了一番改变,把原来的“A”“B”“C”“D”的等次改为“真棒”“真行”“可以”“加油”“努力”“加倍努力”等诸多激励性语言评价,使进步快的小学生看到感到满心欢喜,后进生看了更有鼓励性。这样,对小学生主体就从单一的运动成绩评价到健康能力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到形式的变化,关注到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到了小学生体质的现状、运动潜力甚至未来发展趋势,这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要求。

4 结 语

体育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是主角,其课改的智慧和积极性直接关系着体育健康目标的落实和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一线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并领会课程标准,做一个实践中积极的行动者,身体力行,充满智慧,才能使学校体育事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体育课小学生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讨厌的理由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我是小学生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